中新網北京4月26日電(記者 王恩博) “三年前我們村人均年收入才2000多元(人民幣,下同),現在一年能掙9000多了!”掩蓋不住臉上的興奮,河南省蘭考縣何寨村村長何世宏告訴記者,有了政府出臺的貼息貸款政策,自己和村民們建起大棚,種起油桃等農作物,如今生活已上了一個臺階。 2002年被確定為國家級貧困縣的蘭考,這頂“帽子”一戴就是15年。今年3月,河南省扶貧辦宣布,按照國家扶貧辦開展的專項評估,蘭考縣綜合測算貧困發生率為1.27%。這意味著,該縣成為河南貧困退出機制建立后首個脫貧的貧困縣。 蘭考摘掉“窮帽子”的原因何在?記者經過調研發現,看似“嫌貧愛富”的金融,是助力本文開頭一幕實現的中堅力量。 “中國的貧困主要在農村或縣域,農村經濟或縣域經濟發展與金融扶貧、實現小康目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西南財經大學校長助理、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劉錫良向記者指出,金融扶貧必須與縣域經濟發展融為一體,才能通過發展縣域經濟消滅貧困。 對此,蘭考深有體會。受地理、氣候、土質等條件影響,生長于蘭考沙質土壤中的泡桐木疏松度適中,結構均勻,不翹不裂不變形,耐蝕耐腐耐高溫,是制作樂器的上乘材料,這也為當地發展特色產業指明了一條路徑。然而,對于包括蘭考在內的眾多中國貧困地區民眾和企業來說,如何獲得起步資金是“老大難”問題。 于是,金融便有了用武之地。2014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蘭考縣支行與蘭考縣政府金融辦帶領全縣銀行業金融機構赴堌陽鎮了解企業資金需求情況。在官方推動下,多家企業取得銀行貸款授信。其中,蘭考縣成源樂器音板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獲貸1800萬元。 成源樂器音板有限公司總經理湯二法介紹說,有了貸款助力發展,其生產的古箏、古琴、琵琶、二胡等樂器在全國市場份額中名列前茅。此外,該公司還為部分貧困人口提供了就業機會,月工資逾5000元。 據了解,目前蘭考官方已設立5000萬元風險補償基金,引導銀行以10倍比例發放基準利率貸款,支持扶貧企業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累計發放貸款3.1億元,近7000貧困人口受益。 除了“金融助推、產業出力”的傳統模式,蘭考還積極為金融扶貧引入“外援”。去年以來,當地政府加快推進螞蟻金服集團“千縣萬億”、格萊珉銀行(孟加拉鄉村銀行)模式落戶,試圖進一步彌補金融服務空白,打通農村金融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老辦法”與“新招”齊出,讓蘭考成為了中國普惠金融改革的先行者。2016年底,中國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聯合發文,將蘭考縣確立為首個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日前,蘭考縣政府又與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共同促進普惠金融體系建設和研究。 而事實上,不僅在蘭考,包括普惠金融在內的金融扶貧已受到中國各級、各地官方重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便提出,鼓勵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有效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此外,還要促進金融資源更多流向實體經濟,特別是支持“三農”和小微企業。 針對其實際操作中的問題,劉錫良強調,地方政府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確保各類扶貧資金、財政資金、支持產業發展資金、貼息資金到位,同時為金融機構大膽支持金融扶貧創造良好信用環境。 “政府在發揮作用的同時,也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擎則提醒,官方應建平臺、優環境、強監管、造聲勢、促創新,更多在加強保障和完善制度上下功夫,盡量較少直接介入金融交易活動,謹慎使用擔保和補貼手段。 |
相關閱讀:
- [ 04-26]泉州市直工委開展對口下鄉扶貧慰問活動
- [ 04-26]順昌大歷鎮扶貧攻堅 養老護理員培訓班
- [ 04-26]福建省扶貧"兩會"掛鉤村工作經驗交流會舉行
- [ 04-26]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暨市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成員會議召開
- [ 04-26]福州市直工委開展助力精準扶貧“雙聯雙扶”活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