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由人民日報社等10家新聞單位和新媒體網站聯合發起的“中國新聞媒體版權保護聯盟”在北京宣告成立。中國搜索將提供全方位服務。 2017年4月26日,第二屆中國網絡版權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由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和中國搜索等10家主要中央新聞單位和新媒體網站聯合發起的“中國新聞媒體版權保護聯盟”宣告成立,首批媒體版權聯盟成員單位的負責人出席成立儀式。此舉表明,新聞媒體將采取積極行動和有力措施,加強行業自律和版權合作,加強媒體融合和內容創新,共同打造新聞媒體版權共享、監控、交易網絡平臺,加大新聞媒體作品版權保護和維權力度,合力破解新聞作品版權保護難題,更好地促進我國新聞事業的健康發展。 中國搜索 宋家儒 攝 中國新聞媒體版權保護聯盟宣告成立 中國搜索將提供全方位服務 國搜頭條訊 在4月26日世界知識產權日召開的第二屆中國網絡版權保護大會上,由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和中國搜索等10家主要中央新聞單位和新媒體網站聯合發起的“中國新聞媒體版權保護聯盟”在北京宣告成立。 此舉表明,新聞媒體將采取積極行動和有力措施,加強行業自律和版權合作,加強媒體融合和內容創新,共同打造新聞媒體版權共享、監控、交易網絡平臺,加大新聞媒體作品版權保護和維權力度,合力破解新聞作品版權保護難題,更好地促進我國新聞事業的健康發展。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國家版權局副局長周慧琳、新華社副社長劉正榮、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書記處書記張百新、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長馮士新及首批媒體版權聯盟成員單位的負責人出席成立儀式。 中國搜索總裁周錫生作為媒體版權聯盟發起單位代表,在儀式上宣讀了《中國新聞媒體版權保護聯盟宣言》。宣言指出,新聞作品是新聞媒體的核心資源和寶貴資產,新聞媒體樂見自己的新聞作品被更廣泛傳播,但“先授權后使用、先授權后傳播”是新聞傳播行為的基本底線,也是版權使用的基本原則。未經授權擅自轉載轉引,不署作品來源,對原文標題內容改頭換面、拼湊嫁接、斷章取義,甚至從中謀利,嚴重侵犯了新聞媒體的權益,嚴重傷害了新聞工作者的勞動和創作熱情,極大地阻礙了新聞媒體在融合發展、內容生產和傳播方式等方面的探索創新,嚴重影響了整個新聞媒體和傳媒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宣言表示,中國新聞媒體版權保護聯盟將在新聞作品版權統一管理、制定版權合作規則、組織共同議價、支持成員單位維權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媒體版權聯盟將積極幫助成員單位充分依托現行法律規定,進行有效的版權保護,實現資產權益的最大化。同時,媒體版權聯盟將秉持先取得授權再使用的原則,為新聞作品需求者合法取得新聞作品使用授權,構建公平便捷的版權交易渠道,營造健康的新聞作品版權交易秩序提供方便通道。宣言倡議社會各界尊重和保護新聞作品的版權,尊重和保護新聞工作者的辛勤勞動和創作熱情。 媒體版權聯盟呼吁中國新聞媒體積極行動起來,堅決抵制新聞侵權行為,歡迎更多的新聞媒體積極加入,精誠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國的新聞作品版權保護事業。 宣言表示,中國搜索將為媒體版權聯盟成員開展新聞維權、加強行業互利合作、促進新聞作品資源共享、方便新聞作品版權公平交易、運用先進技術加強版權監管等,提供全方位的支撐和服務。 據宣布,中國新聞媒體版權保護聯盟由人民日報社、新華社、光明日報社、經濟日報社、中國日報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國新聞社、中國搜索聯合發起。 另悉,在426知識產權日當天,全國有115家報紙、期刊、電臺、電視臺發布了《關于加強新聞作品版權保護的聲明》,要求任何機構或個人除著作權法規定的合理使用外,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剪輯、修改、摘編、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并傳播新聞作品。要求各新聞媒體、網絡服務商和個人在獲得授權轉載作品時,應自覺為著作權人署名,不歪曲、篡改原文及標題。轉載作品應注明來源,轉載網站發表文章時還應注明來源網站的鏈接地址。各媒體單位將針對新聞作品加大版權監控和維權力度,對于未經許可使用前述新聞作品的違法行為將嚴格依法追究侵權責任。(完) |
相關閱讀:
- [ 04-26]福建日報社關于加強新聞作品版權保護的聲明
- [ 09-27]版權保護弱價值量化難 知識分享經濟下半年或迎爆發期
- [ 09-22]全國20余家省級黨報聯合發布版權保護宣言
- [ 05-26]“清吧”是版權保護第一步
- [ 04-28]融合時代,如何做好新聞界版權保護原創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