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8日電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28日表示,中國航天員正在緊張的備戰進入空間站時代,“技術技能”要發生很大的變化。將來空間站建造階段,航天員可能大量的工作要在外空間進行,是非常大的挑戰,要模擬訓練。 國新辦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有記者提問,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成功以后,標志著我國正式邁入了空間站時代,備戰空間站中國的航天員正在做著哪些準備?未來空間站上將會搭載哪些實驗載荷?未來會做哪些空間實驗? 對此,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作出解答。他介紹,馬上就進入空間站時代了,航天員是我們載人航天的核心,他們同樣正在緊張的備戰,準備邁入空間站時代,空間站時代對航天員的要求更高了。 第一,時間長,現在最長的中期算是一個月將來是三個月、六個月甚至更長,要解決他們在上面生活、工作、健康這一系列的研究,還有他們的訓練、實驗都要跟上,因此他們現在正在緊張的備戰進入空間站時代。 第二,他們的“技術技能”要發生很大的變化,過去航天員上天做的實驗大部分都是在艙內,艙外活動也是出艙時艙外服的驗證。將來空間站建造階段,航天員可能大量的工作要在外空間進行,這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因為外空間的試驗工作,在地面就很難創造這種條件,即使是真空的,又要失重,在地面幾乎是很難創造的,要創造這個條件,代價太大,怎么辦?就要模擬,模擬的話就要有差距,這些差距將來上天以后會怎么樣,一個是訓練,第二個就是要進行認真的研究。 第三,我們對航天員保持一定的隊伍規模。現在航天員招收了兩批,到了一定的年齡可能還要退出現役,我們現在還要不斷地選拔、培養新的航天員,使他們具備這種能力,為空間站建造、運營服務。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總設計師趙光恒回答了空間站空間科學和應用規劃情況。他稱,在空間站上,我們將在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微重力流體物理和燃燒科學、空間材料科學、微重力基礎物理、空間天文和天體物理學、空間環境和空間物理、空間地球科學和應用、空間應用新技術試驗這8個研究方向,30多個研究主題,開展大規模的空間科學研究和應用。目前,正在加緊研制多學科實驗平臺和公共支持實驗平臺,我們期望在空間科學前沿探索方向上能夠進入到世界的先進行列,取得一批具有國際影響的科學成果,使我國空間科學取得跨越發展。 趙光恒表示,在空間應用領域要創新發展、突破和掌握一大批戰略性的空間新技術和核心關鍵技術,引領我國未來空間應用技術的發展,也面向國家迫切需求的重大應用問題,提供先進的解決方案,取得重大的應用效率。 王兆耀補充說,我們載人航天工程,從神舟二號飛船開始,應用項目的總體重量到現在為止,應用載荷實驗裝置也就是1噸多的重量。而空間站建成了三艙載荷能力,首批首次就有10噸多,以后還在實驗運行中不斷的更換、更迭,因此空間實驗和空間科學的載荷資源是非常豐富的,所以具體有哪些項目,將來太多了,因為我們有著非常豐富的空間實驗資源。 |
相關閱讀:
- [ 04-11]國際空間站三名宇航員成功返回地球(組圖)
- [ 03-02]中國空間站核心艙進入整艙測試 2018年將發射升空
- [ 02-25]俄貨運飛船與國際空間站順利對接 為宇航員送物資
- [ 02-23]美私企“龍”飛船成功抵達國際空間站
- [ 01-15]國際空間站宇航員太空行走裝電池
- [ 12-22]法攝影師拍國際空間站與太陽同框唯美畫面(組圖)
- [ 12-01]因人數縮減 俄國際空間站宇航員休息日也將工作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