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5月3日電 (記者 陳聰穎周思雨)五四青年節,今天的青年人怎么過?帶著這個問題,記者在南京走訪了一些大學師生和共青團干部。 過節,有多種選擇 五四青年節即將來臨之際,記者在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大學校園里隨機采訪了一些學生和游客,大部分受訪者表示五四當天不放假,會去上課、科研或者回單位工作,也有學生老師他們會參加各類五四主題活動。 “教育部安排了新入選的青年長江學者到延安大學參加研修班?!睎|南大學青年教師蔣衛祥教授說,“我五四青年節那幾天主要在延安,學習革命前輩當年的精神?!?/p> 前就讀于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大四學生孟暢介紹,該校團委在五四當天會舉行入團儀式及五四表彰大會,自己會去參加表彰會,向各位發言的同學學習,之后回實驗室繼續科研項目。該校化學化工學院的大四學生梁爽、數學學院博士一年級學生谷樂告訴記者,他們將在表彰會上發言,分享自己的經歷感受,傳遞正能量鼓勵別人。 “五四倒沒有特殊的安排,老樣子,正常上班?!泵鎸τ浾叩膯栴},東南大學教授、青年長江學者虞文武說。該校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索傳哲同學表示,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自己和幾位同學目前在經營一家創業公司,五四當天需要處理一些公司相關事宜,不能到會,但他深受青年創新、拼搏、堅持的精神鼓舞。 據共青團南京市委副書記石磊介紹,團委將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例如舉辦主題團日、表彰先進青年、瞻仰革命遺跡等。他告訴記者,五四期間他會參加共青團組織的五四主題活動,如表彰南京十佳青年等系列活動。石磊說:“希望能夠引導青年向上向善,把五四的價值觀與理想信念觀貫穿到平常的生活中。” 踐行五四精神,在自身領域有所作為 梁爽告訴記者,過五四節不僅僅是為了紀念五四運動,更重要的是踐行五四精神、肩負起時代賦予青年人的責任與擔當。 “在1919年,青年人的責任與擔當是愛國救亡、反抗侵略,而在當下,我們這一代青年人的責任與擔當是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發揮自身所長,努力拼搏,推動社會、國家的進步發展?!彼€告訴記者,目前他有多篇文章被收入SCI(美國《科學引文索引》),也申請獲得了7項專利,內容涉及工業水處理的組垢、石油脫鈣、光催化等領域,以期在緩解水垢、降解廢水里的污染物以及解決能源問題上有所突破。 “作為一名在校學習的青年學生,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練就過硬的本領、勇于創新創造,這不僅僅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更是為國家的發展作出貢獻,為別人的生活帶來改變?!泵蠒掣嬖V記者,他目前正在研究組合梁橋,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這方面有所突破,未來能夠使我國的橋梁建設更加節省、安全、穩固、高效?!啊粯蚣苣媳?,天塹變通途’,橋梁給這個社會帶來的不僅是交通便捷,更是經濟的發展。我很慶幸自己選擇了這個專業?!?/p> 索傳哲說,他正在設計一款機器人,其核心理念是人機合一,即人通過自己的肢體動作控制機器人在工業中進行巡檢、遠程操控機器人在危險環境中進行焊接等。這樣即使是沒有編程經驗的工人也能直接上手操作而不需要任何的培訓,既降低了人力成本,也使生產操作更加靈活輕便。他說:“希望用自己創造的價值,特別是在科技方面,來推動國家層面的具體應用,真正使人類生活更輕便,解放生產力、促進社會的發展。” 五四精神,新的時代有新的內涵 石磊告訴記者,不同的群體對過青年節的意義認識不同,有些人認為五四是屬于青年人的節日,代表著先進;也有些人不了解五四,不認為有必要過這個節。讓青年人了解五四的歷史、賦予五四精神新的時代內涵,才能讓青年人更好地認識五四、過好五四。 虞文武說:“時代背景不一樣了,現在的青年人需要思考一下,他們的夢想在哪里。”石磊也認為,中國已經走過了積貧積弱的舊時代,我國經濟保持著平穩較快的發展,社會文明不斷地進步提高,因此要將五四精神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即與中國夢結合起來、與民族復興結合起來。 “五四在每個時代的具體表達都不太一樣,但精神都是一脈相承的。”蔣衛祥說,“我覺得五四精神內涵最重要的、最核心的是愛國精神。無論什么職業,每個人能堅守自己的崗位,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更好地為祖國建設作貢獻,就是愛國精神的一種體現。現在與以前的歷史環境條件不一樣,要實現個人價值和奉獻,過去的榜樣可以學習,但不能盲目重復其路徑。作為青年人,有正確的價值觀來指引人生道路方向是很重要的,我們要注重精神的傳承”。 石磊說:“一年有365天,希望不僅在5月4日這一天,在其余的364天也要踐行五四精神,在價值觀、理想信念上多做自我提升?!?/p> |
相關閱讀:
- [ 05-03]鼓樓區文明單位積極開展五四青年節志愿者公益活動
- [ 05-03]華安舉辦首屆青春詩會迎“五四”青年節
- [ 05-03]《朗讀者》受熱捧要感謝五四先賢
- [ 04-29]詔安法院舉辦慶“五一”迎“五四”趣味運動會
- [ 04-23]迎“五四” 南靖土樓舉行青年講解員技能大賽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