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歷史的年輪定格在2013年9月7日這一天時,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歐亞大陸板塊上,中亞的這個大學禮堂里。習近平,這位東方大國的領導人,向全世界宣布了一份來自東方的倡議——“我們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 2013年9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最高學府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了題為《弘揚人民友誼,共創美好未來》的演講。樹立了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全新路標。由此基礎上所建立的屬于整個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將事關30多億人的福祉。 2013年9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最高學府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了題為《弘揚人民友誼,共創美好未來》的演講。樹立了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全新路標。由此基礎上所建立的屬于整個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將事關30多億人的福祉。
作為人間故事最大的舞臺,這條萬里的古老商道曾以“香料之路、玉石之路、茶葉之路“等不同的名稱,記錄著人類社會錘煉自身、文明進步的艱難旅程。 今天,東方大國的這一倡議,讓人類近現代史上,一直如同蠶繭一般沉默的絲綢之路,迎來了破繭化蝶的一刻。數千年綿延在這片大陸上的古老商道,將以一個全新的名字,去創造和實現一份屬于三十億人的福祉。 這,就是絲綢之路經濟帶。 這一天,中國智慧孕育出的中國方案,實現了絲綢之路命運最深刻的一次轉折。 在人們贊許的目光中,古老絲路也迎來了自己全新的一次生命旅程。 絲綢之路歷經千年,跨越萬里,制定了人類社會最早期的遠距離貿易商業規則,并且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創造了不同的商業文明,同時由于商業活動帶來了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和融合,這條商道上的商業活動也深刻影響到了世界的經濟格局,形成了最古老的商業智慧。
為了以國際視野,經濟視角,財經密碼,探秘這條絲綢之路的財經密碼。央視財經頻道重磅推出大型紀錄片《絲綢之路經濟帶》。 紀錄片共派出八個攝制組歷時近一年半時間,從亞洲到歐洲,行程30多萬公里,拍攝數十個國家,包括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俄羅斯、土耳其、伊朗、德國、意大利、匈牙利、英國、日本、美國等,古老的商業驛站、商業重鎮,依然活躍的沸騰現代商業活動,曾經的歷史人物在人類的商業文明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筆墨,中國政府倡導的振興絲綢之路經濟帶規劃也贏得了世界各國的積極響應,為各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一次合作共贏的商機。 紀錄片力求從歷史、現代、未來三個層面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經貿活動進行一次全新的梳理,從歷史中可以習得商業文明的智慧,紀錄當下商業活動,可以感知絲路商貿的活力,展望未來,可以預見世界的經濟格局。 精彩內容介紹 第一集:絲路·命運
絲綢之路在千年的歷史中,歷經興衰起伏,絲路暢通帶來的是沿線國家的人民富裕,世界的和平,絲路的阻隔導致經濟落后和戰爭,在新的時期,中國人倡導的振興絲綢之路經濟帶規劃,又將給千年絲路帶來怎樣的命運轉折? 第二集:絲路·貿易
萬里絲路連接著世界東方和西方,橫亙在萬里上的有荒漠、戈壁、高山、雪峰,還有不同的宗族、文明和信仰,那么,萬里絲路依靠什么相連?共同的利益,利益的分享,在這條萬里絲路上如何形成? 第三集:絲路·交通
絲路上的商業繁榮,首先依賴于物理道路的暢通,這些道路就像是絲路經濟的大動脈,暢通才能帶來貿易的繁榮。而絲路上的道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變換為不同的形式,絲路上的道路是公路、鐵路、航線,也是油氣管道、輸電線路,那么這些道路是如何貫通。 第四集:絲路·貨幣
支撐絲綢之路貿易繁榮的是縝密的絲路金融體系,打造龐大復雜的絲路金融體系依靠的是信用約定。絲綢之路上誕生了最早的貨幣文明,而絲路上的每一次貨幣動蕩,也成為絲路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那么,中國政府倡導的絲路經濟的振興需要怎樣的新的金融體系? 第五集:絲路·商道
人類歷史上最早期的長距離貿易誕生在絲綢之路上,那么,什么樣的商品才可以稱為絲路上的重要商品,絲路上的商人是一群怎樣的人,他們在千年的絲路上沉淀下哪些商業文明?絲綢之路凝結的是一條怎樣的商道。 第六集:絲路·戰爭
絲綢之路是一條商貿之路,也是一條利益爭奪之路。古老的絲綢之路有解決之道的智慧,當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也將成為互利共贏的范本。 第七集:絲路·文明
絲路沿線匯聚了世界上不同的文明,不同文明從彼此沖突走向相互交融,從征服走向互鑒,絲路上的文明交往方式成就了獨特的絲路文明。 第八集:絲路·復興
振興絲綢之路是中國向全世界發出的倡議,絲路的復興不僅是中國人的夢想,也是全世界共同的夢想,中國的絲路振興倡議將給沿線國家帶來商機,也將更深遠地影響世界經濟格局。 穿越千年的光陰,追蹤萬里絲路上的財經密碼;行程萬里的采訪,記錄現代商道上惠及30億人的中國方案;在歷史與現代的更迭中,在社會與經濟的交織里,展望一帶一路的未來,見證東方大國的智慧,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大型紀錄片《絲綢之路經濟帶》5月6日-13日21:15重磅上映! |
相關閱讀:
- [ 05-05]巴州將打造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南疆旅游目的地
- [ 05-04]以絲綢之路文化精神彰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
- [ 05-01]海上絲綢之路人文交流 福建唱響好聲音
- [ 04-27]【一帶一路·合作共贏】合作漁業開發“海上絲綢之路”獲共贏
- [ 04-26]泉州灣畔蟳埔村: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與現實的交匯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