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內蒙古大興安嶺畢拉河特大森林火災完成空中撤離單次機載人數140人創記錄 新華社呼和浩特5月8日電(記者 鄒儉樸 姜雪蘭)空中機降是森林火災發生時經常使用的運兵手段。記者從內蒙古大興安嶺畢拉河特大森林火災撲火前線指揮部獲悉,大火撲救過程中,飛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火場人員空中撤離任務全面完成,總計人數近3000人。 據前指介紹,5月6日,火場明火全部撲滅后,一架空中“巨無霸”M-26TC直升機在執行空中撤離撲火人員任務時,因情況緊急,首次機載140人并成功撤離。 當時,根河滿歸航站實施空中撤兵,一架M-26TC在連續飛行3架次后,臨近日落,僅剩1架次飛行時間,但此時火場還有140人衣著單薄留在大雪低溫中,尚未撤離。 情況刻不容緩,航站與機組緊急協商,在連續飛行油量減少的情況下,考慮飛機載重量范圍,一架次將140人全部撤離,這也是該機型有據可考承載人數最多的一次。 在畢拉河特大森林火災發生的幾天里,由于當地地形復雜,不少火線只能從空中運兵切入,飛機是撲火任務中不可或缺的一環。2日下午,北部原始林區俄羅斯入境火被成功撲滅后,根河滿歸航站立即組織飛機,第一時間轉場畢拉河林業局火場。 3日,風力轉小,撲火隊員大批進入火場,根河滿歸航站也進入了最忙碌的一天。僅一上午的時間,投入火場兵力達1300余人。此次飛行任務,最難的就是通訊保障,林區通訊條件極差,給組織飛行帶來了極大難度。 “機組人員為了搶時間,都是空中就餐。3日晚上,有2名機組人員住在飛機上,出現了嘔吐癥狀,經簡單醫療救護后,依然堅持飛行。”根河滿歸航站副站長沈顯成說。 在火災撲救過程中,飛機共空運物資10余噸,吊桶灑水400余噸,累計飛行116架次、170余小時。 據根河滿歸航站站長王忠寶表示,M-26TC機組發揮了重大作用,一天最多飛行11小時,單機飛行達8架次;一天運兵人數最多達790人,出色地完成了運兵任務。 |
相關閱讀:
- [ 05-07]內蒙古大興安嶺火災火場出現暴雪 撲火人員開始撤離
- [ 05-05]北方多地陣風達9至10級 內蒙古河北局地有沙塵暴
- [ 05-05]中國北方草原內蒙古立夏遭罕見“飛雪”侵襲
- [ 05-04]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火災
- [ 05-04]內蒙古全力撲救大興安嶺北大河林場森林火災
- [ 05-04]內蒙古全力撲救大興安嶺北大河林場森林火災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