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9日在美國期刊《電子生命》上發表文章說,證據顯示,原始類人物種“納萊迪人”曾在30萬年前與現代人類共同生活在非洲大陸上,實際存在年代晚于最初推斷的上百萬年。這一發現可能對人類進化研究產生深刻影響。 人類學家2015年宣布在南非發現納萊迪人骨骼化石,當時推斷這種人亞族物種應該生活在250萬年前,現代人類出現時已經滅絕。然而,多國科學家用6種不同技術鑒定骨骼化石發現,納萊迪人應該生活在23.6萬年前至33.5萬年前。當時,現代人類的部分行為逐漸成形。 化石分析顯示,納萊迪人具備一些早期人類特征,例如牙齒與顱骨形狀,但它們的肩膀更接近猿類,大腦也只有現代人類的三分之一大,彎曲的手指則顯示它們更擅長攀爬。人類學家因此推斷,納萊迪人是人亞族內較原始的物種,應該生活在比現代人類更久遠的年代。 最近的發現推翻先前認知。“沒人想到腦容量如此小的一種人亞族物種能夠存活在這么晚的年代,而當時又正好是現代人類在非洲興起之時,”研究領頭人、南非金山大學人類學教授李·伯杰說。 他說,這項最新發現令科學家們不得不重新思考,當時現代人類使用的一些新技術究竟從何而來,例如:生產赭石、用小珠子做裝飾等等。“最新的化石年代鑒定為有關納萊迪人和智人行為相互影響的研究打開了各種可能性,”參與研究的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教授保羅·德克斯說。(袁原)【新華社微特稿】 |
相關閱讀:
- [ 05-10]美研究發現母乳喂養有助嬰兒健康新證據
- [ 05-10]英研究顯示衣著暴露不會在異性眼中更有魅力
- [ 05-10]研究:祖母孕期吸煙 外孫女患自閉風險高
- [ 05-09]在熟悉的環境迷路?研究稱或是老年癡呆癥先兆
- [ 05-09]研究表明嬰幼兒玩手機或致語言發育遲緩
- [ 05-09]在熟悉的環境迷路?研究稱或是老年癡呆癥先兆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