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14日報道? 美媒稱,中國第一代進城務工的農民為了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走出了農村。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沒能力融入所務工的城市,也無法從不斷擴大的社會保障網絡中受益。現在,他們面臨著在人生暮年仍要繼續工作的前景。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5月11日報道,就在61歲生日快要到來時,王鳳合花了三天時間來到這座地處哈薩克斯坦邊境的貿易站阿拉山口市。這個地方風雪彌漫,而他所在的施工隊將為這里的一個銅廠鋪設屋頂。在零度以下的環境中作業加劇了他的關節炎疼痛。王鳳合幾乎沒有退休金,他奔著這個每天33美元(約228元人民幣)收入的活兒而來,他所在的施工隊接替了前一個施工隊。 王鳳合是第一代進城務工的農民,為了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走出了農村。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沒能力融入所務工的城市,也無法從社會保障體系中受益。現在,他們面臨著在人生暮年仍要繼續工作的前景。 王鳳合說,能干到70歲我也得干,我不干活沒人養我。他的困境凸顯出,中國要將財富增長的利益擴大至全體民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報道稱,中國政府已經承諾,要改善建筑業的環境,改善農村貧困人口的處境。 出生于1980年之前的進城務工人員約有30%在建筑業,中國政府的數據顯示,1980年之后出生的進城務工人員,在建筑業謀生的人數不足六分之一。 王鳳合在2016年冬季阿拉山口的施工隊中年齡最大。他負責從地面上將玻璃纖維板吊升到20多英尺(約合6米)高腳手架上的工友手中。他們的工頭、43歲的賈書學(音)表示,“老王”非常能干。他表示,他寧可雇一些扎實肯干的人,也不愿雇那些身體條件更好卻不愿吃苦的年輕人。 報道稱,對于非技術工人來說,建筑業的薪資水平相對較高。但由于沒有工作保障、福利或意外傷害保護,王鳳合這樣的民工一直無法進入中產階層。 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易軍說,政府正采取措施對建筑業進行結構調整。他在3月份接受采訪時表示,必須真正幫助農民工實現職業化,這樣他們就能獲得社保福利和一定的退休保障。 據報道,王鳳合對如此艱苦的條件安之若素,他說,他是農村長大的。王鳳合1955年出生在中國東北的貧困地區。王鳳合和他的妻子每個月拿很少的低保,但從未享受過農村養老金。 數據顯示,中國政府2009年推出一個農村養老金計劃,向60歲以上的老人每個月發放養老金。但專家稱,每月發放的這些錢不夠滿足很多退休人員的需求。 許多農民從子女那里獲得經濟資助,但王鳳合36歲的兒子已經花掉了家里不少錢,他兩次婚姻的聘禮以及三次開餐館失敗的經歷都花了不少錢。他現在也在建筑工地上班。王鳳合夫婦33歲的女兒在一家飯店工作。這兄妹倆的收入都用來撫養他們自己的孩子。 在阿拉山口的夜晚,王鳳合和他的工友們圍擠在鐵架床中間的一個電爐旁,喝著啤酒和熱米酒,吃著他們的晚飯。王鳳合離家時很少與家人通話,更多的是用手機播放民歌。 |
相關閱讀:
- [ 05-11]讓進城農民工離家不離鄉 吳屯鄉設立進城務工村民綜治服務中心為民分憂
- [ 05-09]【投訴】莆田中通恒基集團以及中宏地產拖欠農民工工資
- [ 05-04]農民工工作考核機制亟須健全
- [ 05-03]總量增加、結構優化、收入趨緩——解讀2016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