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為南京河西一處樓盤。中新社記者 泱波攝 在不斷加碼的政策調控下,樓市成交量降溫明顯,但土地市場依然火熱。據報道,截至4月25日,全國300個城市今年賣地收入達8589.66億元,同比上漲51%,平均溢價率51%。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城市激增的土地收入并非主要出于推地數增加,而是由于地價上漲。 不少網民擔憂,土地市場的火爆將會傳導到終端,導致后續房價上漲壓力加大。網民建議,要建立長效調控機制,維持土地市場與房價穩定,促進房產市場健康發展,嚴防高地價灼傷樓市調控預期。 房企拿地熱情不減 有網民表示,在樓市嚴控政策之下,還出現加速賣地的現象,一則說明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并沒有減少,另一方面,賣地收入暴增與開發商的不差錢以及拿地熱情高漲不無關系。網民“秦左”表示,土地市場與樓市之間存在互動效應,土地市場的最新動向必然會給樓市傳導非理性信號。 網民“梁發芾”認為,土地出讓金的暴增加劇了城市房價上漲壓力,因為土地出讓金要作為成本傳導到房價,最終將影響一系列房價調控措施的效果,加劇房地產市場的泡沫風險。 長效調控機制待建立 有網民表示,讓房地產市場回歸理性平穩,亟須建立連貫的長效調控機制。 網民“馬光遠”表示,要建立長效機制從根本上穩定房價,要圍繞居住要求建立房地產政策體系,改革地方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的做法。 頻頻被抬高的地價預示著供需存在不平衡。網民“尹伯成”表示,要增加土地供給,在目前城市規劃中適當增加土地供應以降低土地成本。與此同時,地方政府應實行“一城一策”分類調控,把土地供應節奏和去庫存形勢直接掛鉤。 還有網民表示,土地熱高燒不退,根源還在于地方經濟發展有過度依賴于房地產業傾向,且對房地產過度投資行為約束不夠。而房地產稅開征將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使房子回歸居住本質。因而,要加快通過房地產稅等立法手段減少市場參與者的非理性行為。(記者李會平 整理) |
相關閱讀:
- [ 05-09]國家發改委通報26起典型案例個別房企玩貓膩遭查處
- [ 05-05]莆田第一季度國稅系統欠稅大戶前十 半數為房企
- [ 05-03]廈門《翔安驚現“天價車位”》后續 房企被約談
- [ 05-02]4月北京土地出讓金領銜全國 房企聯合拿地漸成風潮
- [ 04-28]廈門數家房企被“開罰單” 已售房源公開價格不實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