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鐘超 我們要乘勢而上、順勢而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行穩(wěn)致遠,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摘自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隨著中國與非洲國家間聯系的不斷加強,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來到非洲工作生活。他們懷著不同的心愿在異國他鄉(xiāng)努力工作,盡力融入當地社會。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楊晨(右)和同事凱瑟琳·萬布維·恩古吉展示各自的心愿。新華社發(fā) 中企承建項目助力肯尼亞古老海港煥發(fā)生機。新華社發(fā) 從肯尼亞蒙內鐵路蒙巴薩段駛過的列車。新華社發(fā) 在泰國曼谷的便利店內,中國顧客使用微信支付購物。新華社發(fā) “一帶一路”喚醒了沿線的沉睡記憶。在約旦河西岸城市納布盧斯,工人在擺放手工皂塊通風晾干。新華社發(fā)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來自130多個國家和70多個國際組織的嘉賓參與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落下帷幕。這是一次意義重大、成果豐碩、影響深遠的盛會,絲路精神的核心得以闡發(fā),“一帶一路”建設成果得以總結,“一帶一路”建設的未來藍圖得以繪就,“一帶一路”凝聚的國際共識得以增強。“一帶一路”在新的起點上翻開嶄新的歷史篇章。 諦聽古絲綢之路的遙遠回響,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引人深思,給人啟迪。在很多曾經“流淌著牛奶與蜂蜜的地方”,如今卻充滿了沖突動蕩和危機挑戰(zhàn)。世界需要新的公共產品供給,需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化干戈為玉帛,共同應對和平赤字、發(fā)展赤字、治理赤字等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嚴峻挑戰(zhàn)。 中國的發(fā)展受惠于世界,發(fā)展起來的中國有責任和使命參與全球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攜手構建更廣泛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提出4年來,中國大力推動“五通”,惠及沿線國家和民眾。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企業(yè)已在沿線20多個國家建立了56個經貿合作區(qū),創(chuàng)造了近11億美元稅收和近18萬個就業(yè)崗位。在本次論壇上,習近平主席鄭重宣布,中國將向絲路基金新增資金1000億元人民幣,將同30多個國家簽署經貿合作協議,未來3年將向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發(fā)展中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600億元人民幣援助,建設更多民生項目……用滿滿的誠意彰顯了中國的大國擔當。 計利當計天下利,“一帶一路”倡議如今已在地球上開花結果。在歐亞大陸,中亞班列、中歐班列滿載貨物在橫亙歐亞的鋼鐵絲路上奔馳,土耳其安伊高鐵、馬來西亞四季酒店、巴基斯坦卡拉高速公路都有中國企業(yè)員工揮汗的身影。在非洲,亞吉鐵路、蒙內鐵路、阿卡鐵路為非洲國家?guī)砹税l(fā)展的通途,一座座沿鐵路線規(guī)劃的工業(yè)園拔地而起。在歐洲,俄羅斯喀山高鐵正在緊張施工,白俄羅斯的中白巨石工業(yè)園已初具規(guī)模……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從倡議到落到實處,讓“一帶一路”獲得了更廣泛的響應。 擔當不是負擔,更多的是“立己達人”。“一帶一路”倡議作為中國創(chuàng)造的國際公共產品,填補了當前國際公共產品供給不足而造成的失序局面,能滿足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客觀要求。中國與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能夠促進資源整合、優(yōu)勢互補,實現優(yōu)勢產能合作,維護和發(fā)展開放型世界經濟,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全球化、信息化、網絡化的時代,資本、技術和人才的流動能夠創(chuàng)造價值。各國根據比較優(yōu)勢融入國際經濟合作既符合市場邏輯,又能實現各國共贏的包容性增長,共同創(chuàng)造有利于開放發(fā)展的環(huán)境,促進生產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上個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6年來首次上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1月份預估的3.4%上調至3.5%,對中國2017年的增長預測從6.5%上調至6.6%。這充分說明,包括“一帶一路”在內的中國方案對拉動世界經濟增長作出了積極貢獻。 擘畫“一帶一路”倡議的美好藍圖,需要所有愿意為世界更好明天努力的國家共同奮斗。“我們歡迎各國結合自身國情,積極發(fā)展開放型經濟,參與全球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攜手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的號召,展現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贏得了與會各方的熱烈支持。 藍圖已經繪就,鼙鼓催促征程。我們相信,只要堅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條相遇相知、共同發(fā)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寧和諧美好的遠方。 《光明日報》( 2017年05月16日 07版) |
相關閱讀:
- [ 05-16]他們將把這樣的“一帶一路”故事帶回家
- [ 05-16]本網評論:乘"一帶一路"之東風 推動福建大發(fā)展
- [ 05-16]洪秀柱:各國都在談"一帶一路" 蔡當局斷送未來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