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旸創業模式引起業界關注。 日易 攝 中新網廈門5月17日電(楊伏山 李斌) 在“中國制造2025”和供給側改革背景下,作為國家基礎材料的新材料行業,正悄然發生一場由平臺創業熱潮引領的產業創新與變革。 16日,來自全球的新材料企業、投資機構、創業者精英人士,相聚于廣州舉辦的“2017中國高分子新材料發展與創業論壇”,共同探討中國高分子新材料的產業轉型升級和未來創業創新方向。 在該論壇發布的年度創業報告中,金旸WE WORK作為最佳創業平臺案例成為關注焦點,其首創的共享實體模式亦成為業界熱議的話題。 來自工信部數據顯示,中國新材料產業規模由2011年的8000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近20000億元,產業規模翻了一番,年均增速超過24%。 藉由《中國制造2025》政策東風,業界人士和投資機構普遍看好新材料產業發展前景,但該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同時面臨諸多問題,核心競爭力不足、盈利不高、低端產能嚴重過剩等因素,已成為新材料行業的新困局。如何對行業加以變革,實現技術升級和轉型發展,成為行業迫切解決的課題。 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徐堅博士在會上稱,科技和產業在產學研過程中缺一不可,而企業需求方與技術供給方需要一個創新體制加以融合。他認為,行業市場體制機制的創新,有多種多樣的模式,金旸WE WORK的平臺就是一種新的模式。 “事實已經證明了金旸模式為解決這個行業難題提供了一劑行之有效的良方。”他說。 為突破當前制約中國高分子新材料行業發展中面臨的整體“散小亂弱”、高端產品依賴進口、核心技術掌握在外企手中的困境,金旸(廈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金旸”)于去年4月推出中國首個高分子新材料創業平臺——金旸WEWORK,并在短短時間內,組建了一支博碩組成的專業研發團隊,聯合眾多行業專家與精英,持續構建一個具有雄厚技術實力的產品孵化器,旋即引起業界注目。 清華大學教授、高分子行業知名專家郭寶華教授表示,科研成果的轉化是當今很重要的課題,中國高分子新材料行業發展存在產學研脫節的問題。金旸WE WORK共享平臺的創建,有助于解決產學研的脫節,為創業者提供機會。 專注于高分子新材料領域的互聯網信息交互平臺、被業界譽為內地新材料領域“新型生力軍”的廈門最有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元勇告訴記者,目前該行業創業模式,主要有個人自己當老板、企業內部創業以及加入到平臺式的創業三種。其中的個人合伙創業,單打獨斗,風險大,成本高,創業成功率極低;企業內部創業則因創業方向和產品非企業核心產品,很難獲得企業真正有力的支持,其創業進程比較慢,存活率很低。 而金旸WE WORK共享平臺以創業加速器和產品孵化器,將各行各業的用戶需求作為平臺的需求方,將創業者作為平臺的供應方,有效將供應和需求方納入群體,大大縮短產業鏈,同時又提升產業鏈的傳導效率,創造了價值。 金旸集團董事長、金旸WE WORK創始人楊清金表示,建立金旸WE WORK這個平臺,幫助那些有激情、有執行力的創業者到這里來創業,減少他們的失敗率,這就是他做這個平臺的初衷。 從去年4月份發布平臺至今,金旸已經成功培育了20幾個創業單元,構建了一套完善的共享體系,尤其在技術方面,切實幫助創業者提升了其產品競爭力。除了作為一個創業載體之外,金旸更重要的角色是扮演技術組織者,對接國內外孵化器和技術機構,進行科研成果轉化,實現產品產業化。 在本屆橡塑展上,金旸全方位展示了3D打印材料、微發泡材料、低氣味材料、免噴涂材料、增韌阻燃材料等60余款技術含量高、性能優異、環保安全的創新型改性塑料產品,以最新的研發成果呈現改性塑料與現代生活科技的緊密關系。 |
相關閱讀:
- [ 05-16]“輕”轉型快馬加鞭 興業銀行網點升級馬力全開
- [ 05-16]王力宏北京慶生淚灑現場 轉型做導演新電影將映
- [ 05-12]民生銀行力促金融市場業務轉型發展
- [ 05-12]均口鎮“三字經”促進衛生計生工作轉型升級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