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記者倪元錦)“我的名字叫通通,就住在(緬甸)薩林基鎮甘多移民村,和許多村民一樣,我家世代都是農民。過去的日子一直都非常的艱難、拮據。” 吳通通是一名普通的緬甸人,今年35歲。他講述,聽說萬寶公司來建設銅礦項目,項目需要征地搬遷,村民們都不知該何去何從。 兵器工業集團北方公司萬寶礦產緬甸萊比塘銅礦項目履行社會責任的成功實踐入選“增進民心相通”平行主題會議;項目所在社區村民代表通通(TunTun)應邀于14日下午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增進民心相通”平行主題會議并參加現場訪談,與在座各國政要、來賓以及中外媒體分享他和銅礦項目間的真實故事,講述項目進駐后當地老百姓生活發生的新變化。 緬甸萊比塘銅礦項目,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中國北方工業公司所屬的萬寶礦產公司,在緬甸投資開發的大型資源類項目,總投資超過10億美元、生產周期約30年,是“一帶一路”項目之一。 2012年6月,該項目受阻停工。此后,公司推進社區幫扶和發展計劃,圍繞銅礦項目打造出一個可融合的經濟生態圈,與所在社區和村民共享項目發展成果。 “項目受阻停工后,公司挨家挨戶溝通了解我們的需求,為我們辦理銀行存折,用于發放待業補助金。后來,每個搬遷戶都獲得了滿意的工作,我也到項目當了司機。”吳通通說。 據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中國北方工業公司介紹,2012年11月、2013年3月,昂山素季兩次到萬寶調研。吳通通說,2013年10月,萬寶礦產公司幫助當地村民購買了汽車,扶持村民成立自己的運輸車隊,“通通運輸隊”由此誕生。 一輛中國產小皮卡,停放在一座竹籬圍起的院子前,院子左側是晾著籠基和襯衫的晾衣架,右側就是一棟嶄新的二層小樓,褐色的墻漆在太陽照射下格外閃亮。 “從前我只會種地,靠天吃飯,收入不穩。”吳通通說,移民新村和房子是萬寶公司建的,村民也第一次用上了電和自來水,萬寶公司還教手藝技術,村民有能力自己做小生意。 搬到新家、學新手藝、干新工作,是通通的新生活。 在移民新村,類似“通通運輸隊”的SME(中小型企業)扶持項目,還有預制板廠、水泥管廠、建筑隊、打井隊、蔬菜種植場等諸多項目。 據介紹,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中國北方工業公司還在移民村開設了駕校、養殖技術等一系列培訓課程,購置了榨油機等小型設備,扶持村民學技術、長本領,開展個體經營。目前,正在推進的項目有磚廠、純凈水廠、電線桿廠、肉雞養殖場、大棚蔬菜種植、寺廟修復等,圍繞銅礦項目正逐漸形成新的礦業村鎮。 “現在,村民們的經營頭腦更靈光,工作經驗和技能也獲得明顯提升。”吳通通說。 通通弟弟的妻子伊伊,是萬寶后勤部庫房文員,她在項目上學習中文,口語表達順暢、流利。 “我們家搬來移民新村的時候,總共是8口人。我和先生是在公司里認識,然后結婚的。我已經生了兩個小孩。通通也有兩個小孩。現在一共加起來12個人。”伊伊說。 據介紹,除了搬遷村的村民之外,萬寶礦產項目涉及的其他村的居民也在考慮之中。8個工作小組、30多名中緬員工多次深入田間地頭,或上門與村民溝通。 第三工作小組于姓負責人說,每個小組有2-3人,村民們有的很熱情,有的很好奇,也有的一開始很抵觸。 于先生介紹,村民最關心的是就業問題,在實現充分就業之前怎么保障生活?“待業補助金”計劃由此提出,旨在幫助沒有勞動能力的村民仍然享有基本的生計保障。 此后,公司訂下日期把服務送到村里,做到“信息審核”“銀行開戶”“發放補助金存折”一條龍服務,許多這輩子也沒用過存折的老村民第一次“嘗鮮”,信任由此建立。 在社區幫扶和社區發展(CSD)計劃中施行“村民參與、公司主導、政府監督”的運作機制,為的是確保各項活動獲得村民和政府的認可和支持。據介紹,L礦項目涉及33個CSD村莊、S&K礦項目涉及15個CSD村莊,全部通水、通電、通路,醫院、幼兒園、學校、灌溉工程等惠民“硬件”和免費流動醫療隊等便民“軟件”,提升了村民生活的現代化水準。 “我的孩子就是在項目公司建立的醫院里出生的,自己先是在礦區里當車隊司機,后在公司的幫助下成立了運輸隊,有45輛卡車,為公司和附近城鎮提供運載服務,現在是通通佐運輸公司的總經理。這就是我的故事。”吳通通說。 |
相關閱讀:
- [ 04-12]緬甸前副總統賽貌康:發揮人文優勢 拉近緬中民心
- [ 03-21]緬甸華商一家遭滅門4嫌犯被捕 安全成僑胞之痛?
- [ 03-17]若開邦問題調查報告發布 緬甸政府表示歡迎
- [ 03-09]外交部:中方呼吁緬甸沖突各方立即停火
- [ 03-07]緬甸政府說緬北軍事沖突造成約30人死亡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