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會議并致開幕辭。 新華社記者 馬占成攝 國際在線專稿: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已圓滿落幕,論壇期間的“歐洲元素”十分令人矚目。《歐洲時報》5月19日發表評論稱,前往中國參加此次論壇的29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中,來自歐洲的就多達10人,這再次引發外界對“一帶一路”框架下中歐合作的關注。 評論稱,“一帶一路”倡議能夠在歐洲獲得一定認可,既有“古絲綢之路曾連接中歐”的歷史因素,也與近年來中歐合作頻繁有很大關系。伴隨著“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召開,這項由中國向世界提供的重大公共產品,其發展前景、目標、模式、內容也逐漸明晰,在當前中歐關系的良好格局下,“一帶一路”很可能成為雙方未來深化合作的重要抓手。 在此次高峰論壇召開前后,中國領導人與到訪的歐洲多國領導人都進行了會晤,談到了“一帶一路”框架下中歐如何合作,點出了不少合作領域。梳理其中共通的地方,大致可以看出中歐未來在“一帶一路”建設上的合作路徑。 首先便是進一步對接協調中歐發展規劃、戰略。例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此次高峰論壇上表示,與俄羅斯提出的歐亞經濟聯盟、英國提出的“英格蘭北方經濟中心”、波蘭提出的“琥珀之路”進行政策溝通與協調。 實際上,即便沒有“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這幾年中歐之間因為彼此發展需要也一直在加強戰略對接,比如“中國制造2025”與“工業4.0”、“十三五規劃”與“容克計劃”的對接等。在此基礎上再加碼“一帶一路”倡議,無疑會進一步提升戰略對接的速度。特別是中國將“一帶一路”參與國之間的關系定位為合作伙伴關系,而非同盟關系,使得這一倡議具有很強的包容性,更多的是“一帶一路”建設融入參與國的經濟圈,這較為充分地保證了歐洲參與國各自的主體性、特色性。 其次,中歐作為人類重要文明體,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合作,不僅將聚焦經貿領域,也會在文化、教育、旅游等人文交流方面發力。這既是古絲綢之路帶來的歷史經驗,也是一項國際共享合作的生命力所在。透過此次高峰論壇中方的闡釋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帶一路”不僅與經濟發展有關,其文化價值和意義可能更為深遠,其本質是一條文明交流之路。 第三,歐洲國家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目前主要集中在中東歐、南歐國家,西歐國家態度雖較以往有了很大改觀,但參與的深度還有待加強,這也是未來的一個發力點。 文章指出,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多極世界格局的形成更加明顯,作為傳統中心的歐美,對這一全球治理范式的轉變仍存在爭議。中國應對這種轉變及自身轉型而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是走在趨勢發展潮頭的舉措,但外界的回應會有一個過程。當前歐洲在增長、人口、安全等方面遭遇的危機,都體現出傳統格局的副作用。相信隨著歐洲國家應對危機共識的達成,其對“一帶一路”的認識也會發生更加深刻的變化。新當選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就已經展示出這種轉變,無論是派出特使“中國人民老朋友”、前總理拉法蘭出席“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還是組閣過程中不斷釋出的施政理念,都展示出加大與中國合作力度的可能性。西歐國家一旦較深入地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來,其在多個領域的先進經驗、科學管理將對這一倡議帶來重要補充,也會為中歐關系的深化提供強大動力。 評論還認為,藉由“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召開,以及達成的270多項合作清單,這項倡議正在轉化為清晰可見的路線圖,在實踐性不斷增強的情況下,中國與包括歐洲在內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領域將越來越廣,程度將越來越深,旅歐華僑華人也將在這一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劉維靖) |
相關閱讀:
- [ 03-28]國際觀察:中歐合作助力歐洲一體化
- [ 11-16]貿易保護與中歐合作主流不符
- [ 04-13]美媒:中歐豬肉價差或助歐洲農戶走出困境
- [ 04-01]捷克工貿部長:捷可扮演中歐"一帶一路"合作超級聯系人
- [ 06-11]第六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在布魯塞爾舉行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