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正在進行第十五次訪華之旅的日本松山芭蕾舞團即將在上海大劇院獻上謝幕演出。就在4天前,舞團主演、69歲的日本“喜兒”森下洋子身穿周恩來總理送的舞蹈服,第一次站在了北京人民大會堂的舞臺上。到今年,日本人創(chuàng)作的芭蕾舞劇《白毛女》已經(jīng)在中國演了近60年。 森下洋子常把“昔日之恩,無以為報”這句話掛在嘴邊,今年的第十五次訪華公演,就是一次感恩之旅。而她的丈夫,同時也是舞劇編導的清水哲太郎則要傳遞“感謝、贖罪、道歉、懺悔,”他說:“用芭蕾舞《白毛女》給中國觀眾帶去感動,這就是我們日本人的贖罪。” 【白毛女串起幾代情】 當天的芭蕾舞劇一開場,一群“喜兒”哭喊著涌上舞臺,她們的悲慘與痛苦跨過舞臺上的盧溝橋,在觀眾席上蔓延開來,瞬時把人們帶回那個艱苦年代。 “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伴隨著熟悉的旋律,日本“芭蕾女神”森下洋子身穿紅褂綠褲、舞步輕盈地登場。瞬間,掌聲雷動。 白毛女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歌舞劇、影視版《白毛女》感動了幾代人,其中也包括日版《白毛女》的創(chuàng)作者、松山芭蕾舞團創(chuàng)始人清水正夫和松山樹子。 1952年,周總理向日本贈送一份電影《白毛女》拷貝,清水正夫、松山樹子夫婦觀看后大受感動,于是創(chuàng)作出世界上第一部芭蕾舞劇《白毛女》,由松山樹子擔綱出演第一代“喜兒”。 1955年,松山樹子首次訪華,當時周總理對她說:“下次帶著《白毛女》,大家一起來。”正是這句囑托成就了日版《白毛女》首次在華公演。 3年后,松山芭蕾舞團的《白毛女》先后在北京、重慶、武漢、上海舉行了公演,所到之處均引起巨大反響。70年代,甚至出現(xiàn)過一批不遠萬里前來、深夜排隊買票的“松山粉”。 時光流轉,由松山樹子、森下洋子婆媳倆傾情演繹的《白毛女》已走過60多個年頭。在最新改編的芭蕾舞劇《白毛女》中,清水正夫之子、編導清水哲太郎加入多名“白毛女”,她們與森下洋子共同起舞,以堅定舞姿控訴著舊社會的殘酷不公。 【懺悔贖罪彰顯擔當】 演出前后,清水哲太郎多次提到“贖罪”一詞。 19日晚,松山芭蕾舞團演員忘我的演出、完美的燈光和配樂感動了在場數(shù)千觀眾。當一眾演員用中文喊出“我們日本人,究竟何時喊出我們的感謝和謝罪?”時,現(xiàn)場爆發(fā)出最為熱烈的掌聲和喝彩聲。這其中流露的,是對松山芭蕾舞團歷史擔當?shù)目隙ㄅc欽佩。 “我們堅信,正因為我們是真正的日本人,在這里上演芭蕾舞劇新《白毛女》有著巨大意義。”兩名松山芭蕾舞團演員的開場詞語氣堅定。 “一切為了中日友好,這是感謝、謝罪。”森下洋子說。在前輩們工作過的地方表演,她感到“無比幸福”。 松山芭蕾舞團創(chuàng)始人清水正夫曾這樣定義自己,他說:“我是最愛中國的日本人,我也是最愛中國文化的日本人,我更是向中國人民謝罪的日本人。” 2008年,這個最愛中國的日本人離世,他的下一代扛起他的歷史擔當,義無反顧地呵護著日中人民的友誼。 1955年,中日三名“白毛女”——歌劇版“喜兒”扮演者王昆、電影版“喜兒”扮演者田華、芭蕾舞劇版“喜兒”扮演者松山樹子曾在周總理的召集下齊聚一堂。60多年后,中日“喜兒”再度團聚,田華與森下洋子在舞臺上緊緊相擁。在她們身后,是日本年輕舞者演繹的第三代、第四代“白毛女”。 【腳尖連起友誼橋梁】 身為建筑師的清水正夫立志用藝術架起日中友好的橋梁。經(jīng)過60多年的努力,松山芭蕾舞團幾代人演繹的《白毛女》超越歷史和社會的隔閡,在兩國人民之間架起心靈的橋梁。“芭蕾外交”,也成為中日友好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 不管在風雨飄搖的動蕩年代,還是沐浴春風的新時代,松山芭蕾舞團始終保持著與中國的交流,成為連接中日兩國關系的一條紐帶。 清水哲太郎將這看不見的紐帶具象成“喜兒”頭上的紅頭繩。田華說:“這紅繩就像中國人民和日本人民的友誼,永遠連在一起。” 清水正夫在《松山芭蕾舞——白毛女》一書中寫道:“《白毛女》是任何時代都令人難忘的故事。”如今,清水夫婦傾盡畢生心血打造的芭蕾舞劇《白毛女》,承載著和平與正義的力量代代相傳,注定將銘刻在中日友好交流史上。(劉秀玲) |
相關閱讀:
- [ 05-24]點滴情深:日松山芭蕾舞團的中國“鐵粉”
- [ 02-06]英136公斤肥胖女子穿芭蕾舞裙重塑自信
- [ 10-02]希臘429名芭蕾舞者試圖打破一起踮腳站世界紀錄
- [ 06-23]9歲經(jīng)歷截肢 她用芭蕾舞姿詮釋“永不言棄”
- [ 01-22]古巴”重量級“《天鵝湖》芭蕾舞漸獲掌聲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閩)-經(jīng)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