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干部爭當太平官,容錯“定心丸”見效了嗎 “轟轟烈烈喊口號,中規中矩走形式,氣吞山河擺樣子?!比涨坝浾咴诨鶎诱{研時了解到,怕擔責不干事成為當前不少基層干部反映的突出問題。干部爭當“太平官”,導致改革發展推進緩慢。近期,一些省市相繼出臺鼓勵改革創新的制度文件,干部容錯免責被多次提及。為了給改革創新者吃下“定心丸”,可操作性的容錯機制亟須建立。 爭當“太平官”值得警惕 記者在一些地方走訪改革落地情況時發現,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4個年頭,越來越多的重要改革事項已經破題,贏得了干部群眾的好評。但面對改革發展的大局和稍縱即逝的發展機遇,干部群體中也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不干事”現象,不少地方改革落地多是只見文件出、少見新動作。 “這兩年一些地方改革在政府職能轉變、機構改革、國有林場改革、土地確權等方面進展較大,但有些方面只能說是文件匯編吧?!币晃坏胤礁母镛k負責人對記者坦言,為了體現對改革的重視,各地爭曬改革成績單,成果動輒上百項乃至數百項,但實質性舉措有限。“一是改到深水區每推進一步都傷筋動骨,二是與其冒進探索可能犯錯誤,還不如先看一看、等一等?!?/p> 面對嚴格的執紀問責,一些干部工作不再搶著做。一位縣長告訴記者,現在地方主官壓力大,職能部門卻要揮著鞭子才能動。國土、環保這些責任重大的部門“一把手”要動員著才有人干。 重慶市一位廳級干部告訴記者,現在部分干部的心態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犯錯,不干事也就不惹事了。某區委書記以拆控違章建筑舉例說:“整治違法用地問題本來是要國土部門出文,他們卻不出文并推給鎮里,強調屬地管理,讓鎮里去拆違,實際上是強拆。下面的人不敢做,怕違反程序,上面卻往下推,還動不動就問責?!?/p> “不為”源于安全感缺失 不少基層干部坦言,近來貪污、吃喝、以權謀私等現象有了極大的改善。不少干部看到了希望和未來,也珍惜為人民服務的機會,但一些干部也出現了心理不平衡。特別是現在工作壓力很大,又有責任追究,一些人進取心就不強了。有的即使干事,也是“轟轟烈烈喊口號,中規中矩走形式,氣吞山河擺樣子”。 記者了解到,基層干部中存在的“不為”現象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安全感、怕被問責。干部的心理需求第一是安全,第二是前途,第三才是收入。 “現在排在第一位的安全感是不確定的,沒法把握?!币晃换鶎痈刹刻寡?,以招商引資為例,過去環保、土地要求沒那么高,大家都爭著上項目,現在要求嚴了,大家都擔心被“秋后算賬”,所以寧愿不干事也不惹事。 不少干部認為,干事做事方向有對錯,方法有好壞。只要方向是對的,對方法上的問題應客觀評判,防止大家“消極避事、敷衍了事、免責混事”。 給改革創新者吃下“定心丸” 為了給改革創新者撐腰鼓勁,可操作性的容錯機制亟須建立。近期,一些省市相繼出臺鼓勵改革創新的制度文件,干部容錯免責被多次提及。 湖北省此前出臺的《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促進條例》明確提出,對改革工作未達到預期效果或者造成一定負面影響和損失,但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實施不違反法律、法規有關規定等情形的,不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因法律、法規的修改或者國家政策調整,改革工作未達到預期效果或者造成一定負面影響和損失的,不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無獨有偶,安徽省檢察院近日印發相關文件,為容錯機制提供法律“護身符”。該文件明確:要把好法律政策界限,查辦案件中要把干部在推進發展中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的失誤和錯誤,同有法不依、明知故犯的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政策法律不明的探索性失誤和錯誤,同有令不行、我行我素的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推動發展中的工作過失,同為謀取私利的違法行為區分開來。 先有商鞅城門立木,才有后續變法推進?!叭蒎e還要樹立一批被容錯的改革干將,用看得見的實例鼓舞干部干事創業的信心?!卑不找晃桓刹空f。 此外,有專家表示,健全容錯機制意義重大,無疑將堅定領導干部改革創新的決心,但容錯并不等于無限度的寬容,各地在深入推進改革的過程中還是要從實際出發,不要“拍腦袋決策”,進入另一種誤區。(半月談記者 楊玉華 沈汝發 張麗娜) |
相關閱讀:
- [ 05-24]2017年泉州市婦女干部培訓班圓滿結業!
- [ 05-24]市婦聯舉辦2017年全市科級女干部培訓班(第七期)
- [ 05-24]福建8名擬任廳級干部任前公示 多名擬任院校領導
- [ 05-23]漳州市地稅局舉辦全市地稅系統黨務干部培訓
- [ 05-23]中招加分徇私舞弊 5名鎮干部被“人情”絆倒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