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多的弟弟很調皮,小卓放學回家帶著弟弟玩,奶奶才能騰出手來做午飯 河南商報記者 唐韜/攝 今年6歲半的小卓(化名),家住河南省舞陽縣馬村鄉板張村。兩歲半時,母親離開了他再未露面,對母親毫無印象的他,只能依照別人母親的樣子,一遍遍想象自己母親的容貌。 幾年前,父親再婚后,與繼母外出打工,將他和同父異母的弟弟交給了奶奶。打那時起,小卓就成了家里的“頂梁柱”,照顧弟弟和時常生病的奶奶,就落在了他的肩上,可樂天派的他從不喊累,唯一讓他一直念叨的,就是父親,“想讓俺爸爸回來,我想他了。” 【懂事】 6歲半的他 成了弟弟的“保姆” “卓,咱耍會畫片兒吧?”“不中啊……”漯河市舞陽縣綽陳小學的下課鈴聲響起,兩名個頭不高的小男孩兒,一前一后跑出了學前班教室。 “你去干啥啊?”其中一名男孩兒追著跑在前邊的6歲半的小卓問,“回家,俺弟還在家等我呢。”說完,小卓一溜煙兒跑遠了。 自從父母外出打工后,小卓就成了奶奶的幫手。每天放學,他都第一時間回家帶弟弟,因為只有這樣,奶奶才有時間給祖孫三人做飯。到周末時,他更是全天候做起了弟弟的“保姆”,“俺奶老暈,不上學時我就跟俺弟耍。” “喝,喝。”還是牙牙學語狀態的兩歲多的弟弟,手指著嘴巴說。“喝水哩?等一下。”小卓跑到里屋,將溫開水倒進奶瓶,蓋上蓋子,再倒一點兒在自己手上試試水溫,來到門口,將奶瓶遞給弟弟,小卓兩腿叉開坐在石階上,將弟弟摟坐在胸前。 【闖禍】 偷拿奶奶1塊錢 至今愧疚在心 小卓的奶奶張愛榮今年61歲,卻早已是滿頭白發。 20多年前,小卓的爺爺去世了,留下張愛榮和兩個十四五歲的兒子。“不知道那時咋過的。”回憶起那些年,張愛榮一個勁兒地搖頭。好在如今兒子已長大成人,她身上的擔子總算沒那么重了,不過,家里的日子卻依舊過得緊巴。 為了省錢,張愛榮能不花的錢絕對不花。她種了菜,春天到秋天就有了蔬菜保證,到冬天再儲藏一些蘿卜白菜,一冬天的蔬菜也就齊活了。她從不買肉,在家里養了6只雞,想吃點葷腥了,就給孫子們弄雞蛋吃,“雞蛋炒著吃香,有時俺奶弄蛋茶,也好吃。”小卓笑嘻嘻地說。 吃飯省,穿衣也省。“倆孩兒(孫子)的衣服,幾乎都是親戚給的。”小卓上身只穿了一件外套,下身穿了一條露腳踝的褲子,腳上的涼鞋也有一只沒了鞋扣。家里一切開銷全部精打細算,所以,平日里,張愛榮也不給小卓零花錢,但就在前不久,小卓卻闖禍了。 他偷偷拿走了奶奶放在茶幾上的1元錢,被張愛榮發現后,小卓沒有狡辯,承認了,但當他說出原因時,張愛榮本來高抬的手,一把抱住了孫子。“俺同學老給我東西吃,我想買點吃的也給他。”小卓低著頭,慢悠悠地說,“我知道錯了,奶你別生氣了。” 【心結】 “想媽媽 但不記得她長啥樣了” “這孩兒可憐。”張愛榮擦掉眼角的淚水說。小卓兩歲半時,親生母親離開了他,小卓的父親帶著他從新疆回到了河南老家,從此,奶奶就成了小卓的“母親”,可漸漸長大的小卓,卻開始有意識地去尋找母親的影子。 “去年過年時,我都不知道,他問一個他叫伯的人要他媽的電話,最后人家給了一個他姥爺的號碼,但也沒打通。”張愛榮說。 “你想媽媽嗎?”“想,但我不記得她長啥樣子了。”“那你咋想呢?”“我看俺同學他媽媽的樣子,想著俺媽媽就是那樣,可漂亮。”小卓做思考狀,靠在沙發上笑著說。 幾年前,父親再婚了,小卓有了新媽媽,期待有父母陪伴的他特別開心。但沒想到,為了新的家庭,父親在大伯的幫助下又蓋了新房,外債累累的他不得不去廣州打工還賬。 “俺爸爸每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都沒空給我打電話。”小卓期待每天都能接到父親的電話,但工作緊張的小卓爸爸卻只能在午飯時,偶爾抽空跟家里通個話。“我看俺爸爸瘦了,我說讓他多吃點飯。”上次通話時,小卓父親詢問了1元錢的事,小卓承認錯誤后,還不忘叮囑父親。 【心愿】 “不想要吃的 就想讓爸爸回來看看我” 今年春節,小卓的父親回老家過年時,給小卓和弟弟買了牛奶、米餅,小卓不舍得吃,一直到4月底,才將這些食物吃完。前段時間,父親又郵寄回來一箱奶和面包,小卓高興壞了。 但懂事的他從不主動問父親要吃的,即便當父親問他想吃啥,或者買的東西吃完沒時,他也總是說,“沒啥想吃的”“還沒吃完呢”。 “我不想要吃的,我就想讓俺爸爸回來看看我。”將弟弟弄掉的沙發巾重新鋪好,把弟弟抱到沙發上,再將玩具遞到弟弟手上后,小卓小聲地說,“俺爸回來了,俺奶高興,我也高興。” 【反響】 幫圓留守兒童的心愿 不少市民積極響應 期待您的加入 昨日,河南商報發出“‘想和爸爸媽媽一起過六一’,留守兒童的心愿,我們邀您一起來圓”的倡議,當天,河南商報記者先后接到十余個電話,有市民要捐贈禮物的,有市民要帶孩子參加活動的,也有市民詢問留守兒童地址,想郵寄物資的,當然,也有一些熱心的商家和企業、學校表示要參與此次六一團圓活動。 “覺得你們這個活動很應景,也很有意義。”鄭州某高校團委書記王老師說,其校領導看到河南商報推出“留守兒童·千里寄相思”系列報道后,頗受觸動,“一看見有活動,就說讓我跟你們聯系,想邀請留守兒童及家長來我們學校參觀。” 這個六一兒童節,河南商報將組織多名留守兒童來鄭州與父母團圓,但我們需要您的支持:鄭州愛心家庭若干組或愛心企業,往返接送留守孩子。 |
相關閱讀:
- [ 05-25]老黨員曾南德義務照顧“五保”老人
- [ 05-21]高雄男子砍死精神病胞妹 供稱照顧她30年很累
- [ 05-19]屏東護理之家火災追蹤:當晚僅8人照顧150名老人
- [ 05-19]高雄男子砍死精神病胞妹 供稱照顧她30年很累
- [ 05-18]美國監獄出奇招 讓犯人照顧受虐待動物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