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中國什么最出名?除了長城和功夫,肯定還有——吃!吃貨多,吃的種類多,吃的能力強。前不久,中國吃貨實力再讓外國媒體嘆服,因為“中國人在2016年吃出了一個瑞典GDP”。不過,中國人不僅是自己吃得痛快這么簡單,對于世界來說,這其中蘊藏了巨大商機。所以,原來不養鴨的加拿大人養起了北京填鴨,10年前不太出口給中國的智利車厘子如今有85%運到了中國,6年前只在西方國家餐桌上出現的墨西哥牛油果現在正以每年超過200%的速度增加對華出口……隨著中產階層的壯大,中國人需要更多種類和更優質的食品。正因為如此,美國彭博社才得出結論:14億人的胃口正在改變世界種植和銷售糧食的方式。 “中國口味”讓他們開始養鴨、種菜…… 以前,加拿大并沒有養鴨業。該國最早的大規模養鴨場是成立于1912年的“布羅姆湖鴨”,當年引進的品種不是別的,正是來自“中國餐桌”——北京玉泉山腳下的正宗北京填鴨。從那以后已過去105年,這家公司一直打著“北京鴨”的招牌吸引顧客。 加拿大目前最大規模的養鴨場是由穆爾比兄弟在1951年創辦的“京·科爾鴨”,它是加拿大頭號產鴨和凍鴨出口大戶,年產北京鴨250萬只左右。而加拿大總共年產鴨大概是550萬只。 另一家為當地華人熟悉的北京鴨場是“河谷專業家禽”農場,他們專門飼養“愛因斯坦鴨”和“臺灣走地雞”,前者其實也是北京填鴨。 有趣的是,這三大養鴨場的創始人和經營者都不是華裔。而他們雖然都飼養北京鴨,但只有最初的那家農場是從北京直接引進的,后兩者分別從英國和臺灣引進。除了向中國出口,這幾家養鴨場有的主攻北美“吃貨”,有的則將目標對準華裔及亞裔社區。“河谷專業家禽”農場為貼近亞裔,專門起了中文名——山水農場,它還效仿中國,在當地搞起“農家樂”。 像加拿大這樣受“中國餐桌”影響新發展出來一個產業的還有德國大閘蟹捕撈。在易北河、威悉河等流域經常會出現螃蟹泛濫,不過德國人不吃螃蟹,通常是把螃蟹磨成粉喂魚。近年來,在德華人得知這一情況后紛紛到德國漁民處購買螃蟹。一些當地漁業公司索性把捕撈螃蟹作為業務的一部分。像德國北部的梅克倫堡漁業公司,他們每個季度提供產自易北河及其分支洛克尼茨河的中華絨螯蟹,客戶主要是當地中國和越南家庭、中餐館、亞洲超市等,每公斤的價格是5到8歐元。有德國漁業公司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國內的公司與商人前來問詢的越來越多,而且據說有德國公司開始進行養殖,希望大批出口中國。 西班牙則出現另外一種新興行業,“給華人種菜”。位于該國瓦倫西亞省的2000人口小鎮埃爾佩雷約,擁有為歐洲多國提供近20種中國蔬菜的基地。可以說,中國蔬菜重振了小鎮的經濟活力。上世紀50年代起,埃爾佩雷約70多家農戶組成農業合作社,種植西紅柿、土豆等當地常見農產品,農業幾乎是小鎮唯一的經濟來源。那時,小鎮靠得天獨厚的溫潤氣候條件獲得穩定收益,然而溫室種植技術出現后,氣候優勢不再,經營陷入困境。直到1989年一位華人提出了一個建議。現任農業合作社負責人貝爾特朗回憶說:“那時候,這位華人先生與一名瓦倫西亞女孩結婚,他們開了家中餐館,并在家中的小菜園里種了些中國蔬菜。這位先生問我,能否為華人餐館和超市種植中國蔬菜。”后來,埃爾佩雷約農業合作社進行了第一次試種,大獲成功,據說,常常菜還沒長好就已被預訂走了。 西班牙蔬菜種類較為單一,超市里見得最多的就是生菜、西葫蘆、西蘭花等。埃爾佩雷約種植有油菜、芥藍等,這些都是原來西班牙不種的蔬菜。如今,來自荷蘭、英國等地的競爭者也看到中國蔬菜的商機,因此與幾年前相比,市場菜價要低一些。不過埃爾佩雷約的蔬菜在冬季產量更大,這是一些靠北部的競爭對手無法做到的,其競爭優勢再次顯現出來。 |
相關閱讀:
- [ 05-18]黃仕研打造腸胃護養新食品 助你成為《歡樂頌》里超級吃貨
- [ 05-16]真吃貨!澳男子停下直升機只為買快餐
- [ 05-10]趙奕歡《繁星四月》變吃貨 把當地美食全吃遍
- [ 05-03]張鈞甯《如懿傳》戲份殺青 難甩吃貨角色陰影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