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光XXX?“中國吃貨”不背鍋! “中國餐桌”的影響力在一些國家切切實實存在。比如《澳大利亞人報》稱,“采礦業的紅火或許正在終結,但澳大利亞養牛業的滾滾財源似乎沒有表現出任何減弱趨勢”。如今澳養牛農民獲得的牛肉價格已是3年前每公斤3澳元的兩倍。正因為如此,澳鐵礦石“女皇”萊茵哈特、媒體大亨斯托克斯和零售巨頭哈維等澳富豪,都在擴大他們的牛肉“帝國”和全球野心。近來,萊茵哈特公布其與中國新希望集團合作以每年向浙江省出口80萬頭肉牛的宏偉計劃。 而另一方面,中國巨大的市場需求常常引發一些質疑,類似于“中國人吃光/買光xxx”的新聞屢見不鮮。比如,美國著名網絡雜志《沙龍》5月初刊登文章稱,“全球牛油果短缺都怪中國?”文章稱,供需關系導致牛油果價格創下歷史新高。墨西哥、秘魯等重要牛油果產區都出現歉收問題。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消費者已對它們養成“無法滿足”的胃口。英國《金融時報》曾報道稱,極具健康意識的中國中產階層令牛油果成為中國進口水果市場中的“明星”,墨西哥和其他拉美國家對華出口的牛油果正以每年250%左右的速度增長,從2012年僅154噸的出口量增飆升至2016年的2.5萬噸以上。 此外,為配合中國需求而大規模進行種植、養殖帶來的環境問題也成為擔憂之一。比如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東部的500多名居民在兩年前曾將為中國市場養豬的墨菲布朗公司告上法庭,因為他們無法忍受養豬場的臭氣熏天和污水橫流等污染問題。 還有就是對當地產業帶來的變化。比如新西蘭,由于乳制品市場強勁的出口帶動,該國位于南島的農場紛紛轉型。新西蘭最大的牲畜加工公司銀蕨農場日前宣布將關閉南島的一個羊肉加工廠,因為當地肉羊農場大量轉型成乳制品農場導致肉羊供應量不夠。 外媒最關心的還有,在中國對外國食品的“胃口”越來越大的過程中,中資企業已開展一系列海外食品收購活動,比如世界最大豬肉生產商史密斯菲爾德、瑞士農企巨頭先正達等。而中企在海外租用、收購農場和企業時,會引發有關不信任、地方抵制等爭議。 針對上述質疑聲,中國商務部研究院海外投資咨詢中心副主任杜奇睿2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類似“中國人吃光/買光xxx”的說法不符合事實。在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中國為各國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充裕的資本、寶貴的合作機會。貿易行為對雙方來講是你情我愿、互利共贏的行為。 “如果因為中國的進口引發出口國部分產業結構發生變化,這種變化也是一種市場行為,是出口國的市場主體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自主選擇,中國作為進口方不應承擔相關指責。如果出口國認為這種產業結構變化不符合本國利益,或者相關產業發展超出本國的環境和資源承載能力,那么他們可以自主做出調整,比如提高出口價格、對相關產品出口采取合理的管制措施等。一些外媒不該把責任歸咎于中國消費者,它們所在的國家說不定就在搭乘中國經濟增長的‘快車’?!倍牌骖_M一步分析說。 美國石英財經網站曾稱,至少目前看來,中國對進口食品的需求增長一直有益于有關經濟體,并未使當地人口挨餓或導致廣泛的環境退化現象。 “中國餐桌”給各國農業及食品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而這樣的機遇也正是其他國家想要抓住的。正因為如此,哥倫比亞駐華使館會定期舉辦推銷自家咖啡豆的“咖啡快樂時光”,阿根廷大使熱衷于和記者討論本國蜂蜜的幾大好處,墨西哥駐華使館的外交高官們多次親自上陣為中國消費者介紹“牛油果到底該怎么吃”,而當智利總統來華訪問時,會親自為該國的葡萄酒推介會站臺。最近,美國參議院批準布蘭斯塔德出任美國駐華大使。對于他的此項任命,美國輿論關注焦點之一就是期待他在中國成為一名出色的農產品推銷員。因為他曾是艾奧瓦州州長,該州的對華食品出口在3年內翻倍,其生產的大豆有1/4銷往中國。(駐外記者高石 侯露露 王迪 陶短房 青木 陳霞楓記者白云怡 倪浩 王會聰) |
相關閱讀:
- [ 05-18]黃仕研打造腸胃護養新食品 助你成為《歡樂頌》里超級吃貨
- [ 05-16]真吃貨!澳男子停下直升機只為買快餐
- [ 05-10]趙奕歡《繁星四月》變吃貨 把當地美食全吃遍
- [ 05-03]張鈞甯《如懿傳》戲份殺青 難甩吃貨角色陰影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