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中國什么最出名?除了長城和功夫,肯定還有——吃!吃貨多,吃的種類多,吃的能力強。前不久,中國吃貨實力再讓外國媒體嘆服,因為“中國人在2016年吃出了一個瑞典GDP”。不過,中國人不僅是自己吃得痛快這么簡單,對于世界來說,這其中蘊藏了巨大商機。所以,原來不養鴨的加拿大人養起了北京填鴨,10年前不太出口給中國的智利車厘子如今有85%運到了中國,6年前只在西方國家餐桌上出現的墨西哥牛油果現在正以每年超過200%的速度增加對華出口……隨著中產階層的壯大,中國人需要更多種類和更優質的食品。正因為如此,美國彭博社才得出結論:14億人的胃口正在改變世界種植和銷售糧食的方式。
“中國口味”讓他們開始養鴨、種菜……
以前,加拿大并沒有養鴨業。該國最早的大規模養鴨場是成立于1912年的“布羅姆湖鴨”,當年引進的品種不是別的,正是來自“中國餐桌”——北京玉泉山腳下的正宗北京填鴨。從那以后已過去105年,這家公司一直打著“北京鴨”的招牌吸引顧客。
加拿大目前最大規模的養鴨場是由穆爾比兄弟在1951年創辦的“京·科爾鴨”,它是加拿大頭號產鴨和凍鴨出口大戶,年產北京鴨250萬只左右。而加拿大總共年產鴨大概是550萬只。
另一家為當地華人熟悉的北京鴨場是“河谷專業家禽”農場,他們專門飼養“愛因斯坦鴨”和“臺灣走地雞”,前者其實也是北京填鴨。
有趣的是,這三大養鴨場的創始人和經營者都不是華裔。而他們雖然都飼養北京鴨,但只有最初的那家農場是從北京直接引進的,后兩者分別從英國和臺灣引進。除了向中國出口,這幾家養鴨場有的主攻北美“吃貨”,有的則將目標對準華裔及亞裔社區?!昂庸葘I家禽”農場為貼近亞裔,專門起了中文名——山水農場,它還效仿中國,在當地搞起“農家樂”。
像加拿大這樣受“中國餐桌”影響新發展出來一個產業的還有德國大閘蟹捕撈。在易北河、威悉河等流域經常會出現螃蟹泛濫,不過德國人不吃螃蟹,通常是把螃蟹磨成粉喂魚。近年來,在德華人得知這一情況后紛紛到德國漁民處購買螃蟹。一些當地漁業公司索性把捕撈螃蟹作為業務的一部分。像德國北部的梅克倫堡漁業公司,他們每個季度提供產自易北河及其分支洛克尼茨河的中華絨螯蟹,客戶主要是當地中國和越南家庭、中餐館、亞洲超市等,每公斤的價格是5到8歐元。有德國漁業公司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國內的公司與商人前來問詢的越來越多,而且據說有德國公司開始進行養殖,希望大批出口中國。
西班牙則出現另外一種新興行業,“給華人種菜”。位于該國瓦倫西亞省的2000人口小鎮埃爾佩雷約,擁有為歐洲多國提供近20種中國蔬菜的基地??梢哉f,中國蔬菜重振了小鎮的經濟活力。上世紀50年代起,埃爾佩雷約70多家農戶組成農業合作社,種植西紅柿、土豆等當地常見農產品,農業幾乎是小鎮唯一的經濟來源。那時,小鎮靠得天獨厚的溫潤氣候條件獲得穩定收益,然而溫室種植技術出現后,氣候優勢不再,經營陷入困境。直到1989年一位華人提出了一個建議?,F任農業合作社負責人貝爾特朗回憶說:“那時候,這位華人先生與一名瓦倫西亞女孩結婚,他們開了家中餐館,并在家中的小菜園里種了些中國蔬菜。這位先生問我,能否為華人餐館和超市種植中國蔬菜。”后來,埃爾佩雷約農業合作社進行了第一次試種,大獲成功,據說,常常菜還沒長好就已被預訂走了。
西班牙蔬菜種類較為單一,超市里見得最多的就是生菜、西葫蘆、西蘭花等。埃爾佩雷約種植有油菜、芥藍等,這些都是原來西班牙不種的蔬菜。如今,來自荷蘭、英國等地的競爭者也看到中國蔬菜的商機,因此與幾年前相比,市場菜價要低一些。不過埃爾佩雷約的蔬菜在冬季產量更大,這是一些靠北部的競爭對手無法做到的,其競爭優勢再次顯現出來。

“中國需求”讓他們動用了直升機
如果說德國大閘蟹和西班牙蔬菜的主要客戶是當地華人,滿足的是海外的“中國口味”,那么有更多國家的農業、畜牧業等產品面向的是整個中國市場,深受中國需求的影響。
“中國將在2017年超過加拿大,再次成為美國農產品最大出口市場?!比ツ?0月,美國時任農業部長維爾薩克如是表示。2015年,美國農業與中國相關的出口額達到259億美元。如此大的出口量,“中國餐桌”對美國農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比如生產美國1/3蔬菜、2/3水果和堅果的該國最大農業地區加利福尼亞州。
加州近些年鬧水荒,水價大漲。不過由于中國客戶青睞,加州農場主仍然“舍得”種植耗水量大的作物。當地農場主拉莫斯對美國媒體CNBC說,其140英畝的柑橘年用水開支由幾年前的約1.7萬美元躥升至現在的20萬美元,但他沒有更好的選擇,中國市場對他而言極為重要,直接決定著他是否要繼續種植某種作物。
放眼整個美國農產品情況,對華出口總額中大豆占了60%。不過,這種一枝獨秀的狀況恐怕會慢慢發生變化。2015年美國農產品的出口中,園藝產品出口首次超過谷物和飼料?,F在,特拉華州的草莓、佐治亞州的桃子等都將目光投向了“中國餐桌”。
與美國的這些水果相比,智利水果已在中國市場打開了廣闊的天地。該國對中國的水果出口在2007年時僅占其總出口量不到2%,去年出口比例已上升至25%,貿易額上漲近19倍。其中,智利全國生產的85%車厘子都銷往中國,是該國對華出口規模最大的水果。它的收獲季是每年11月到次年1月,正好能趕上中國春節。為配合中國節日氣氛,智利方面會特別挑選顏色更紅的車厘子出口。
“以前我們生產很多農作物,但這些年中國的水果市場很大,所以我們開始只種水果。”智利農場主胡安家族經營農場已有100多年。如今,胡安的果園每年生產提子約50萬箱,其中約1/4發往中國。胡安對《環球時報》介紹說,中國客戶喜歡個頭大、更甜的水果,他們農場里品質最高的提子許多都銷往了中國。
除了智利,新西蘭也瞄準了中國車厘子市場。據了解,七八年前新西蘭車厘子沒有一顆賣到中國,如今出口比例有3成以上。為了趕上中國春節,一些新西蘭南島果園會動用直升機來“烘干”車厘子,確保其應季成熟和質量。有新西蘭出口商稱,現在的需求是“現象級”的,他們會不斷收到超過其供應能力的訂單。比如來自新西蘭克倫威爾鎮的一個種植者說,“有一位中國女性想要買500噸,但我告訴她,我們果園最多只能生產50噸”。
中國人涉獵廣泛的味蕾也讓其進口數據十分與眾不同。比如,食用牲畜內臟僅占美國肉制品進口的3.6%,但卻占中國進口總量的約1/4。彭博社24日報道稱,中國的食用牲畜內臟進口總額超過牛肉。其中,美國和德國是主要供應國,兩國牲畜內臟對中國出口的肉制品總額中分別占到70%和35%。
除了牲畜內臟,《環球時報》記者從德國各家肉聯廠了解到,它們向中國出口的主要產品還有豬耳朵、豬蹄、豬頭肉、豬尾巴等。德國維斯特肉聯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對記者介紹說,1公斤豬蹄在德國賣15歐分左右,在中國能賣60歐分。豬耳朵、豬頭肉在中國能賣到3歐元左右。

吃光XXX?“中國吃貨”不背鍋!
“中國餐桌”的影響力在一些國家切切實實存在。比如《澳大利亞人報》稱,“采礦業的紅火或許正在終結,但澳大利亞養牛業的滾滾財源似乎沒有表現出任何減弱趨勢”。如今澳養牛農民獲得的牛肉價格已是3年前每公斤3澳元的兩倍。正因為如此,澳鐵礦石“女皇”萊茵哈特、媒體大亨斯托克斯和零售巨頭哈維等澳富豪,都在擴大他們的牛肉“帝國”和全球野心。近來,萊茵哈特公布其與中國新希望集團合作以每年向浙江省出口80萬頭肉牛的宏偉計劃。
而另一方面,中國巨大的市場需求常常引發一些質疑,類似于“中國人吃光/買光xxx”的新聞屢見不鮮。比如,美國著名網絡雜志《沙龍》5月初刊登文章稱,“全球牛油果短缺都怪中國?”文章稱,供需關系導致牛油果價格創下歷史新高。墨西哥、秘魯等重要牛油果產區都出現歉收問題。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消費者已對它們養成“無法滿足”的胃口。英國《金融時報》曾報道稱,極具健康意識的中國中產階層令牛油果成為中國進口水果市場中的“明星”,墨西哥和其他拉美國家對華出口的牛油果正以每年250%左右的速度增長,從2012年僅154噸的出口量增飆升至2016年的2.5萬噸以上。
此外,為配合中國需求而大規模進行種植、養殖帶來的環境問題也成為擔憂之一。比如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東部的500多名居民在兩年前曾將為中國市場養豬的墨菲布朗公司告上法庭,因為他們無法忍受養豬場的臭氣熏天和污水橫流等污染問題。
還有就是對當地產業帶來的變化。比如新西蘭,由于乳制品市場強勁的出口帶動,該國位于南島的農場紛紛轉型。新西蘭最大的牲畜加工公司銀蕨農場日前宣布將關閉南島的一個羊肉加工廠,因為當地肉羊農場大量轉型成乳制品農場導致肉羊供應量不夠。
外媒最關心的還有,在中國對外國食品的“胃口”越來越大的過程中,中資企業已開展一系列海外食品收購活動,比如世界最大豬肉生產商史密斯菲爾德、瑞士農企巨頭先正達等。而中企在海外租用、收購農場和企業時,會引發有關不信任、地方抵制等爭議。
針對上述質疑聲,中國商務部研究院海外投資咨詢中心副主任杜奇睿2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類似“中國人吃光/買光xxx”的說法不符合事實。在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中國為各國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充裕的資本、寶貴的合作機會。貿易行為對雙方來講是你情我愿、互利共贏的行為。
“如果因為中國的進口引發出口國部分產業結構發生變化,這種變化也是一種市場行為,是出口國的市場主體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自主選擇,中國作為進口方不應承擔相關指責。如果出口國認為這種產業結構變化不符合本國利益,或者相關產業發展超出本國的環境和資源承載能力,那么他們可以自主做出調整,比如提高出口價格、對相關產品出口采取合理的管制措施等。一些外媒不該把責任歸咎于中國消費者,它們所在的國家說不定就在搭乘中國經濟增長的‘快車’?!倍牌骖_M一步分析說。
美國石英財經網站曾稱,至少目前看來,中國對進口食品的需求增長一直有益于有關經濟體,并未使當地人口挨餓或導致廣泛的環境退化現象。
“中國餐桌”給各國農業及食品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而這樣的機遇也正是其他國家想要抓住的。正因為如此,哥倫比亞駐華使館會定期舉辦推銷自家咖啡豆的“咖啡快樂時光”,阿根廷大使熱衷于和記者討論本國蜂蜜的幾大好處,墨西哥駐華使館的外交高官們多次親自上陣為中國消費者介紹“牛油果到底該怎么吃”,而當智利總統來華訪問時,會親自為該國的葡萄酒推介會站臺。最近,美國參議院批準布蘭斯塔德出任美國駐華大使。對于他的此項任命,美國輿論關注焦點之一就是期待他在中國成為一名出色的農產品推銷員。因為他曾是艾奧瓦州州長,該州的對華食品出口在3年內翻倍,其生產的大豆有1/4銷往中國。(駐外記者高石 侯露露 王迪 陶短房 青木 陳霞楓記者白云怡 倪浩 王會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