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報》5月23日發表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學術主任費奧多爾·盧基揚諾夫題為《主權?什么樣的?》的文章稱,曼徹斯特發生重大恐襲案——再度表明歐洲正在“以色列化”,即對城市平民的進攻威脅已經成為日常。歐洲人分屬不同文化,但他們都想要平等的權利和資源。所以,單純“向右轉”解決不了問題,社會結構已復雜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 英國不僅情報部門強大,他們在對抗各種極端分子方面也具備豐富的經驗,但此次卻無力保護民眾免遭恐怖主義襲擊,比利時、法國、德國的情形也是如此。只把責任歸咎在“政府”身上并不公平——罪惡的源頭已根植社會內部,歐洲社會還沒有準備好應對21世紀的國際現實。 開放、去除邊界作為主要(至少是這么說的)原則經受不住現實的考驗。因此,調整迫在眉睫,而且,這種調整現在已經開始了。但是否會奏效呢? 我們不應把問題簡單化,也不能像異見者那樣對全球化進行全盤否定。 全球化本身就是西方奔放的救世主文明自然發展的產物。更重要的是,這一禍根早在上世紀中葉——殖民制度徹底終結的時候就已埋下了。 與其他國家相比,前殖民主義帝國現在面臨的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威脅更加嚴重。 帝國時期形成的宗主國與外圍殖民地錯綜復雜的關系格局延續至今,只是變換了內容。 雖然前殖民地國家20世紀中葉獲得了獨立,但其中很多都不具備建設自主富裕國家的能力,這不僅導致它們想把責任歸咎在“殖民”主人身上,還催生了這些人遷至文化相近的宗主國居住的愿望。后者曾經是受到鼓勵的,因為二戰后經濟騰飛的歐洲對勞動力存在需求。這便出現了大規模移民,他們的存在導致在人手需求減少的那些年也會有許多移民流入,而異國文化飛地的存在成為各發達國家社會政治的新現實。所以,這種現象不是全球化造成的,但全球化確實令其雪上加霜。 歐洲主要國家的政治高層雖然幾年前就承認外來人口一體化政策失敗了,但有關替代方案的討論一直沒有提上議程。 |
相關閱讀:
- [ 05-26]10名英曼徹斯特恐襲案嫌疑人落網 其中2人被釋放
- [ 05-25]曼徹斯特恐襲后多國公共場所加強防恐警戒
- [ 05-25]曼徹斯特喋血真兇已在自殺式爆炸中身亡
- [ 05-25]英警方搜查曼徹斯特爆炸襲擊嫌疑人住所(組圖)
- [ 05-24]曼徹斯特恐襲沖擊英國大選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