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劉默芳研究組與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施惠娟研究組合作研究,經過6年的努力,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人類Piwi基因突變可導致男性不育,并深入揭示了其致病機理,為相關男性不育癥的早期分子診斷及精準醫療提供了理論依據。昨天凌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在線發表了該項研究成果。 在人類細胞中,DNA與其“功能伴侶”組蛋白密不可分,而精子在發育成熟前,需要將DNA上的這類“活性”成分組蛋白替換為能夠極大壓縮并“保衛”DNA遺傳信息的“惰性”成分魚精蛋白,從而確保受精過程中遺傳物質被“高效”“高保真”地傳遞給后代。在細胞核中,完成上述“一鍵轉換”功能的“分子開關”是一種名為RNF8的泛素連接酶。最新的機制研究揭示,Piwi基因的蛋白質產物具有將RNF8“扣留”于細胞核外的功能。研究人員將一段RNF8截短多肽導入突變小鼠的精子細胞后,可有效阻斷Piwi基因蛋白產物對RNF8的“扣留”,從而逆轉精子細胞中魚精蛋白與組蛋白的交換障礙,恢復精子的正常形態及游動能力。這提示該策略對臨床治療此類無精、弱精癥具有重要理論參考價值。(記者 黃海華) |
相關閱讀:
- [ 08-11]貓咪長相奇特有“四耳” 或為基因突變結果(圖)
- [ 06-04]女子“象腿”切了還長 因基因突變重達107公斤
- [ 04-09]基因突變增加患乳腺癌風險 程度因突變類型而異
- [ 06-20]美媒:科學家研究基因突變或啟發心臟病新藥研究
- [ 02-17]英報:懶可能是基因突變造成的
- [ 04-25]日本發現白色麻雀 專家稱或為基因突變所致(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