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按照傳統習俗,在這一天,人們要賽龍舟、插艾草、吃粽子,進行多種多樣的紀念活動。2006年,經國務院批準,端午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不過,記者走訪發現,對于大多數人而言,端午節的種種傳統習俗漸行漸遠,這個節日所留下的僅僅是吃粽子這樣簡單的意味了。(5月27日《法制日報》) 作為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歷史,是中國最古老最有底蘊的節日之一,漢族與包括滿、蒙、藏在內的其他28個少數民族都會在這一天舉行盛大隆重的慶祝活動,傳統文化韻味之深厚絕非吃粽子就能簡單涵蓋的。端午節之所以逐漸瘦身為粽子節,既與現代生活方式的巨大轉變有關,也與傳承傳統文化不力脫不開關系。作為中華文化的精髓,我們有責任傳承好端午節等傳統節日,使其中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在現代社會依然能夠發揚光大。 傳承端午文化,首先要從認清文化內涵做起。“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飄揚的棕香是端午的氣息,吃粽子是過端午必不可少的環節,但端午文化遠遠不止吃粽子這么一項簡單的內容。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內容多樣,除了吃粽子、賽龍舟等廣為人知的活動,蘭湯洗浴、掛系艾蒿、菖蒲、扔災、飲藥酒也是流傳甚廣的習俗。端午節同樣也是吃的盛宴,民間一直有在這一天吃“五黃”、“五白”、面扇子、茶蛋、大蒜蛋、打糕、煎堆、薄餅等不同飲食的習慣。端午節還被稱為詩人節,古代的文人墨客圍繞端午留下了不少傳世佳作,筑起了一座充滿詩意的精神家園。認清了端午節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傳統習俗,對傳統節日就會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有助于激發傳統節日文化的自信心和主動性。 傳承端午文化,要領略其中深厚的家國情懷。關于端午節的具體成因已不可考,但以此紀念屈原是最被廣泛認可的說法。“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紀念屈原說”之所以能夠得到普遍的認同,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其中展現的家國情懷最能夠激發人們的情感認同,屈原一生胸懷大志,卻因黑暗的亂世而屢遭流放不得志,滿腔愛國熱情卻始終報國無門,最后在憂郁悲憤和絕望中抱石投江,他“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和“為國舍身”的家國情懷最讓人感動,這為端午增加了不一般的獨特氣質。其實在每個中華傳統節日中,都凝聚著民族發展的歷史,都薈萃著人文理念的精華,都攜帶著傳統美德的基因,如果能真正領略到這種情懷和精神,對于文化傳承將會非常有益。 傳承端午文化,還需要有更多的給力抓手。傳承傳統節日文化,要遏制過分的商業炒作。包括端午節在內的傳統節日的商業色彩愈來愈濃重,過度的包裝和營銷將粽子的價格不斷炒出高價,節日變成了物質性的攀比,傳統節日應有的文化韻味在刺鼻的金錢味面前被嚴重沖淡。傳承傳統節日文化,需要通過法律來維護。在依法治國的當代語境下,傳承文化必須要法律來護航,2000年5月《云南省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條例》公布開始,到2011年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頒布,涉及端午節等傳統文化保護的非遺立法在我國經歷了十余年的實踐,如今不少地方的相關立法都正在實施過程中,等到陸續出臺,必定會對傳統文化保護發揮非常積極的作用。 要想讓傳統文化得到有力的保護和傳承,就必須讓古老的節日文化內涵融入現代生活,使老百姓能夠真正感受到傳統節日的文化魅力,喚醒廣大民眾的節日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方才能夠讓傳統節日的火炬代代相傳、生生不息。(胡蔚) |
相關閱讀:
- [ 05-28]端午節福州天氣不錯 6月1日至3日將迎暴雨
- [ 05-28]新羅區舉辦“書香女人”暨“我們的節日·端午”活動
- [ 05-28]集美樂海社區書院開展端午文化體驗日活動
- [ 05-28]端午寄遞粽子入境需慎重 這些國家限制粽子入境!
- [ 05-28]龍舟——上海:端午節里賽龍舟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