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接連出現的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等“黑天鵝”事件,給2017年的世界經濟帶來了不確定性和悲觀情緒。然而2017年即將過半,世界經濟發展正呈現出一系列積極的特點,并有望繼續在挑戰和機遇中砥礪前行。 復蘇:全球經濟整體回暖 “在世界經濟遭遇金融危機近10年后,全球復蘇終于變得‘普遍而穩固’。”根據布魯金斯學會和英國《金融時報》聯合編制的“全球經濟復蘇追蹤指標”,近幾個月來,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增長都已明顯提速。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日前公布的5月份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絕大多數美聯儲官員認為,美國就業增長穩定,居民收入和財富穩步增長,消費信心保持強勁。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上周表示,歐元區經濟成長為十年來最佳,復蘇氣勢“既廣泛又穩健”。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報道,日本經濟已實現連續5個季度增長,消費和出口均有所好轉。 “過去半年來,全球經濟明顯轉暖、走向復蘇。” 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經濟發展研究室主任徐奇淵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中國外部經濟綜合采購經理指數(PMI)已連續上漲半年,美國、日本、英國和歐元區、印度、土耳其、巴西等國的最新數據都處于擴張區間。 由于看到了貿易和投資支出增加的跡象,最近許多國際機構都上調了今年的全球增長預期。日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世界經濟展望》更新報告,預計全球經濟2017年將增長3.5%。“在活躍的金融市場以及制造業和貿易領域期待已久的周期性復蘇支持下,全球經濟自2016年第四季度開始加速,這一勢頭一直在持續。”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張永軍看來,目前世界就業、貿易、價格三大領域的指標向好,為經濟整體形勢持續好轉提供了有力支撐。美國勞工部5月發布的月度非農就業報告顯示,4月美國的失業率降至4.4%,創10年來最低水平。“這段時間國際貿易增長明顯加快,美歐貿易形勢超出預期。主要國家的工業品價格今年同比上漲,對于企業來講是有力的信號。”張永軍說。 穩定:貿易沖擊弱于預期 近年來,隨著發達國家民粹主義和孤立主義浪潮興起,“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抬頭,各類不確定性因素增加。但目前看來,“貿易保護主義”并未使世界喪失經濟增長的動力,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先”立場并未引發“蝴蝶效應”。 “全球化的步伐從未停止,整個世界還是在以多邊談判的方式保護自己的利益。”青島大學財富管理研究院院長易憲容指出,即使特朗普希望貿易保護,退出多邊協議,其他國家仍會繼續維護貿易自由政策。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新西蘭貿易部長托德·麥克萊日前聲稱,雖然美國總統特朗普決定讓美國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但該協定其余11個參與國已經達成一致,將繼續推進協定。 在張永軍看來,“貿易保護主義”有限的負面影響被經濟形勢的整體好轉抵消了。“由于經濟形勢欠佳,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在過去兩年更為明顯。年初普遍擔心全球化的逆風會不利于世界經濟,但現在看來影響沒有預期的那么大。” 也有分析認為,特朗普想繼續推進全球化和國際貿易,只不過他想通過雙邊談判的機制來尋求“有利于美國”的全球化。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曾撰文批評稱,特朗普政府“想在一個商業本身就多邊化的世界里取得雙邊貿易平衡”,必將招致失敗。 法國總統馬克龍的當選則表明了歐洲的經濟態度。正如對手勒龐所言,今后的法國是“愛國主義”與“全球化主義”的較量,馬克龍當選對于抵制國內反全球化浪潮無疑起到了一定的剎車作用。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馬克龍當選總統后,歐元兌美元和日元一度創下新高,亞洲股市也普遍高開。馬克龍的勝出有助于穩定歐洲單一市場,加強接下來和英國“脫歐”談判的實力。 合作:新經濟體重塑格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份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顯示,2017年至2018年全球經濟增長前景向好的主要支撐因素是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長預期加快。在近日發布的2017年《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經濟展望》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再次強調亞太地區的增長在全球范圍內是最強的。 張永軍稱,由于目前大宗商品價格同比上升,新興市場、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形勢逐步好轉,但程度有所不同。由于巴西、俄羅斯對大宗商品市場依賴程度較高,價格上漲后從出口中獲取的收益較大。 早在今年2月,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就公布了一份題為《2050年的世界:全球經濟秩序如何改變》的報告。報告預測,到2050年,全球經濟重心將由G7轉移到E7(巴西、中國、印度、印尼、墨西哥、俄羅斯、土耳其),新興經濟體將會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引擎。 對此易憲容指出,目前來看,世界對新興經濟體不應抱過高期望。“新興經濟體在國際貿易中所占比重較小,發達國家仍在主導國際貨幣體系,幾乎不可替代。”然而宏觀來看,新興經濟體的發展將有望改變全球經濟增長的不均衡態勢。根據聯合國《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2017年年中更新報告》,東亞及南亞仍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區,而南美經濟復蘇緩于預期,非洲一些地區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有停滯或下降。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助理秘書長萊利·蒙泰爾說:“為實現平衡的、可持續的全球經濟復蘇,同時確保無一地區掉隊的目標,需要加強全球對于國際政策合作的承諾”。 在當前形勢下,新興經濟體打造的亞投行、金磚國家組織和“一帶一路”等新的合作形式為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提供了有益的補充。這些舉措必將與原有的機制一起不斷推動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區域一體化,并最終成為改善全球經濟格局的重要力量。(楊寧 鹿 琦) |
相關閱讀:
- [ 05-17]聯合國機構預計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2.7%
- [ 05-15]“一帶一路”倡議是對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貢獻
- [ 03-03]“中國是全球經濟重要引擎”
- [ 04-19]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調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組圖)
- [ 03-04]荷蘭雇主協會說保護主義只會損害全球經濟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