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藍網-中國藍新聞客戶端6月1日訊(浙江之聲記者毛曉瓊、王曉玲)這幾天,嘉善縣姚莊鎮武長村村民王坤華正在忙著收拾村里的老房子。上周,他向鎮里遞交了第三批宅基地置換城鎮房產的申請表,從那天起,一家四口就開始盼著搬家的日子。 資料圖 2008年,嘉善縣在全省率先開展以農村住房置換城鎮房產的試點,由政府在城市的核心區塊建造房子,農戶自愿用宅基地來置換。以王坤華為例,他的宅基地有170平米,可以在鎮里置換兩套房子,市場價在200萬上下,算上各項補助,他只需要再掏25萬,財產性收入大幅增加。姚莊鎮人大主席蔣勝強說,在前兩批的基礎上,第三批的政策又有了新突破:“我們把它的土地性質改變了,全部國有劃撥了,都是拿我們純粹意義上的不動產證了,和商品房一模一樣了。原來一期二期呢我們集體建設用地上的房子,是宅基地,宅基地不可上市交易的,現在呢可以上市交易了。” 算上第三批的2000個名額,整個姚莊鎮四分之三的農民已經住進了城鎮,不僅是名下房產增值,住不了的房子還能出租,一年的租金少說也有2萬塊錢。 不僅是“錢袋子”,嘉善的教育、醫療、交通等公共服務資源也在加速向農村地區傾斜。 在嘉善縣俞匯小學的科技館里,聲、光、電、力等各種科技元素,一樣不少。校長蔣衛紅說,幾年前,這里還是一個破舊的民工子弟小學,別說科技了,連個老師都留不住。直到后來縣里試點了教師流動制度。蔣衛紅說:“教師流動以后,教學質量就提升了,我們年輕老師多,點子多。” 蔣衛紅本身也是流動教師,對于她來說,住還是住在縣城,每天上班有校車接送,還能享受一個月700多塊錢的流動津貼,何樂而不為。截止目前,嘉善已經有近1000人次的校長名師參加流動,流動比例占到63%。 教師流動制度,就像一條“鯰魚”,攪動了城鄉間的教育資源趨于平衡,也攪動著養老、醫療、供水、公交等其它公共服務領域的城鄉一體化。2016年,嘉善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9%,醫療保險覆蓋率接近百分百。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范恒山說:“城鄉統籌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改善我們民生,特別是我們處于相對發展低水平的農村的人口的需要,他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是不斷增強的,所以也是最受老百姓歡迎的。嘉善的試點,其中的一些做法,他是能夠推廣到別的地方去的,有全局意義。” |
相關閱讀:
- [ 05-31]保持韌勁 善作善成(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釘釘子精神)
- [ 05-30]【治國理政新實踐 山西篇】山西營造干事創業大環境
- [ 05-26]【治國理政新實踐·甘肅篇】甘肅:絲綢之路三千里古道的旅游新熱度
- [ 05-26][治國理政新實踐 內蒙古篇]“電力絲綢之路”蜿蜒向北
- [ 05-26]【治國理政新實踐·江蘇篇】南京推進“公廁革命” 645座公廁年底前全部完工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