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16年9月22日拍攝的珠穆朗瑪峰腳下的巖羊。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新華社拉薩6月4日電 新華社記者段芝璞、羅布次仁、高敬、張京品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青藏高原生態保護。西藏自治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筑牢地球之巔上這一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大幅進步。 如今的西藏,山川秀美,河流清澈,動物多樣,植物繁茂,仍是世界上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經濟社會正循著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奮進前行。 作為青藏高原的主體,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生態環境脆弱敏感。這里的天然湖泊和江河星羅棋布,對全球氣候具有重要影響。 “西藏要保護生態,要把中華水塔守好,不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生態出問題得不償失。” 2015年1月,在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與時任西藏自治區雙湖縣縣委書記南培交流時,對西藏的生態環境保護提出這樣的要求。 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吳英杰說:“對西藏而言,落實總書記的指示,就要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確保西藏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 羊卓雍錯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湖波蕩漾,風景如畫,每年都吸引著眾多游客。2012年,曾有開發商想在湖上開通游艇觀光項目。山南市委、政府調查核實后,不僅停止了相關項目開發,還下了死命令:今后不允許任何單位和個人在羊卓雍錯湖面進行任何旅游開發和商業經營活動。 “為了西藏生態環境保護,哪怕是挖金子,我們也不要。”西藏自治區環保廳黨組書記胡為民說,“鐵杠杠”擺在那兒,就要嚴格落實,從源頭上掐斷污染物排放高、耗能消耗大、資源利用率低下、生態破壞嚴重項目進藏的任何機會。 近年來,西藏先后制定出臺30多部地方性法規,嚴禁鋼鐵、冶煉、化工、造紙等環境污染風險大的項目進入西藏,嚴格落實礦產資源開發政府“一支筆”審批制度、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度,對全區74個縣(區)政府開展環境保護考核,為雪域高原良好生態撐起“法律保護傘”。 目前,西藏禁止開發和限制開發區域面積超過80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區國土面積的70%。全區建立了47個各類自然保護區,總面積近42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區國土面積的34%。 山南市乃東區扎西曲登村的山坡上,1300畝新栽下的樹苗正孕育著新綠。 穿行在這個小村莊,道路兩邊的柳樹已枝繁葉茂,像綠色士兵一樣守衛著房屋和農田。蜿蜒流淌的雅魯藏布江和兩岸的農田、綠樹,仿佛嵌在山里的一條綠腰帶。 但在以前,這里卻看不到這樣的美景。山南、日喀則兩地的河谷地帶,一度是西藏風沙最嚴重的地方。 風沙大到什么程度? ——“舉目遠望一片沙,大風一起不見家”,曾是雅魯藏布江兩岸冬春季節的寫照。 ——途經雅江南岸的101省道常常出現車輛陷入沙地無法行駛的現象。 ——位于雅江南岸的拉薩貢嘎國際機場,一年里有差不多兩個月時間受到災害性風沙的侵擾,對航班的安全正點起降造成極大影響。 人們渴望綠色了。 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生態保護第一,采取綜合舉措,加大對青藏高原空氣污染源、土地荒漠化的控制和治理,加大草地、濕地、天然林保護力度。 自2009年實施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至今,西藏已落實投資71.2億元,3大類10項工程全面啟動,其中包括天然草地保護、重要濕地保護、防護林體系建設、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態安全屏障監測等。 45歲的山南市扎囊縣林業局副局長西洛桑珠,是位“老林業”,也是雅江造林工程的見證者。他說,雅江山南段江北比江南沙化嚴重,過去這一帶雅江上還沒有大橋,主要靠輪渡將樹苗運送到江北。因為車輛無法過去,“船運人背”,場面壯觀。 一代接著一代的綠色接力,如今,一道長達160多公里、平均寬1.8公里的“綠色長城”崛起在雅江沿岸,“沙進人退”變成了“林進沙退”。 人們的感受更直觀——貢嘎機場航班起降受災害性風沙影響降低到了每年10多天,101省道多年未發生因沙堵路現象。 綠樹成林,草場也在恢復。近年來,西藏通過禁牧封育、休牧輪牧等措施,將退牧還草工程區植被覆蓋度平均提高了10多個百分點。 被譽為“地球之肺”的濕地,在西藏生態安全屏障建設中備受青睞。“十二五”期間西藏已實施各類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38項,濕地面積達652萬公頃。 藏羚羊,青藏高原上的精靈。由于盜獵猖獗,藏羚羊種群數量一度急劇下降。 海拔4500多米的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這里棲息著藏羚羊、藏野驢、野牦牛等多種國家保護動物。 為更好地保護這些高原精靈,西藏自治區專門安排3億元經費,組建起73支管護隊伍,聘用了780名農牧民管護員,在羌塘草原上扎起一道“移動籬笆”。 幾年功夫,羌塘草原上的藏羚羊由過去的5萬只左右增加到近20萬只,摘掉了“瀕危物種”的帽子。 其他動物的種群數量也都在增加: ——藏野驢由3萬頭增加到8萬多頭; ——滇金絲猴數量增加到約1000只; ——黑頸鶴數量增加到8000只左右; ——雪豹頻繁出沒雪域高原。 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扎籬笆工程”也讓當地貧困牧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