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國特色建設之路—— 重大工程開創新境界 時代的腳步,總在不斷跨越艱難險阻中愈發堅實。探尋奮斗歷程,必有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多方協作,集中力量辦大事。 C919的首飛,凝聚著22個省市、200多家企業、近20萬人的共同托舉之力,齒輪咬合般的全國大協作匯聚成強大的力量,助推重大工程跨越一個個創新的高峰。 重大工程的建設中,諸多“攔路虎”擺在前行路上,一系列問題互相交織,種種“考驗”不斷凸顯……權威人士指出,重點工程零敲碎打不行,碎片化修補也不行,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建設和推進,是多領域的聯動和集成,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形成總體效應、取得總體效果。 重大工程的跨越,正來自于“中國方案”凝結而成的厚積薄發,是集中力量辦大事奏出的時代強音。 ——獨立自主消化吸收,走中國特色建設之路。 天舟一號讓走向深空更近一步,國產大飛機讓夢想翱翔于藍天之上,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向地球深部進軍……科技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重大工程建設的實踐表明,真正的核心關鍵技術是花錢買不來的,靠進口武器裝備是靠不住的,走引進仿制的路子是走不遠的,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 “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圍繞補短板、增后勁、促均衡、上水平,“十三五”規劃共提出165項重大工程和項目,這些重大工程項目的實施,將搶占事關國家競爭力的戰略制高點,極大增強國家綜合實力,更是走中國特色建設之路的集中體現。 ——以改革創新為指引,重構新體制機制。 從當年“風沙逼近北京城”,到綠色屏障不斷加固,防沙治沙工程取得了歷史性的轉變。隨著“沙退人進”,在中國西北版圖上,黃色中的綠色由一點點、一絲絲,逐漸變成一塊塊、一片片。 我國防沙治沙工作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的法律體系、政策體系、規劃體系、考核體系,以及工程建設體系、科技支撐體系、監測預警體系、履約與國際合作體系,一批突破體制機制障礙的重大改革舉措穩步落地,初步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防沙治沙道路。 5年來,治理環境、清潔水、大氣污染防治等一批重大工程不斷加強頂層設計; 5年來,發展特色產業,發揮國家重大工程、農業產業化項目帶動作用,壯大扶貧力量; 5年來,進一步優化重大項目、重大工程、重要平臺在各地區的均衡布局; …… 在重大工程的建設中,一項項舉措,彰顯了中國發展的新理念:把發展動力及時切換到創新引擎上來,實現體制創新、科技創新、工程創新的“多輪驅動”。 引領未來的制勝法寶—— 重大工程書寫新篇章 重大工程,印證實力,承載希望。 作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標志性符號,重大工程在國家科技創新、產業調整、服務貿易等很多方面,都發揮著重大指引與牽引作用。實現一系列重大工程的突破,必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實現歷史跨越的必由之路。 展望未來,重大工程將越來越成為中國由大到強的新“名片”—— 世界最大的水電工程三峽工程,近年來從項目建設者轉型成為全球最大的水電開發企業和中國最大清潔能源集團。如今,全球10大水電站中有5座由三峽集團負責建設運營。 世界移動通信的未來是5G,而中國已明確,將致力于5G核心技術、國際標準、芯片等“關鍵”領域。 2018年,發射嫦娥四號,實施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著陸巡視探測;2020年,發射首顆火星探測器;面向2030,部署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機等重要項目……一張張重大工程的時間表,傳遞出向尖端邁進的決心。 展望未來,重大工程越來越注重增添民生新“福祉”—— 2020年,中歐班列將在過去六年已累計開行1881列、實現進出口貿易總額約170億美元的基礎上,每年開行5000列左右,貿易額也將增長數倍; 2017年,重大水利工程在建投資規模將超過9000億元,進一步夯實水利基礎; “京津冀環境綜合治理重大工程”正在醞釀,將通過科研成果指導工程建設,為打好藍天保衛戰提供支撐和示范; 越來越多著眼于補短板惠民生的重大工程加快上馬、竣工,不斷給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傳遞“民生溫度”。 展望未來,重大工程成為全面小康征程中的新“助力”—— 2020年,中國農村貧困人口將全部脫貧,迎來歷史性跨越,這將成為全體中國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的最大力證。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把健康推向一個新的高度、教育現代化中更注重質量與公平的彰顯……重大工程從全局、戰略角度,為全面小康的建設指明路徑、提供支撐。 在全面小康征程中,我們更應清醒認識到,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許多產業仍處于全球價值鏈中低端等,是當前重大工程立項、建造過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礙,也成為我國未來發展中需要破解的難題。 而從中國高鐵齒輪取得國產化突破,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功率更大的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技術正在加快攻堅……重大工程已經傳遞出積極信號,這些核心突破都將不斷輻射帶動創新驅動、產業調整等,促進中國經濟長遠健康發展。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從中國高鐵到中國橋梁,從航天夢到飛機夢……創新引領工程建造,夢想匯聚強大力量。展望未來,在全面小康的征程上,中國必將不斷夯實發展的基礎,不斷刷新發展的高度。 (據新華社北京6月4日電 記者陳芳、何雨欣、董峻、張辛欣、董瑞豐、胡喆) |
相關閱讀:
- [ 06-05]砥礪奮進的5年:十八大以來重大工程建設述評
- [ 06-04]【砥礪奮進的五年 脫貧攻堅·記者在現場】花椒種出“麻辣”生活
- [ 06-04][砥礪奮進的五年]巧種藥材治"窮病" 寧明縣那楠鄉康峙村攻堅記
- [ 06-04]【砥礪奮進的五年·扶貧蹲點日記】寧夏蔡川村:小資金撬動大脫貧
- [ 06-04]【砥礪奮進的五年·蹲點貧困村調研采訪】小合作變成了大聯合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