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窯公司的技術工人正在制作陶器 白永光攝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吳家迎): “14歲開始學藝,40歲當廠長,25年廠長。”何良法是湖北省蘄春縣管窯鎮手工制陶技藝項目的非遺傳承人,今年70多歲的他見證了上個世紀管窯鎮制陶產業的繁榮與衰落。 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制成形后燒制而成的器具。在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一直都是民間使用的日用器具。位于湖北省蘄春縣境內的管窯鎮,就是一個以燒制陶器的窯命名的鄉鎮,這個人口只有3萬人的小鎮,依托當地赤西湖底豐富的陶土資源,居民世代以制陶為業,鼎盛時期有上萬名制陶工人,是知名的“陶器之鄉”。 透過管窯鎮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窯李家窯廠窯架上“洪武二年”的墨跡,可以追溯這里的制陶歷史始于明朝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歷經幾百年歷史沉淀和代代相傳,管窯手工制陶技藝堪稱一絕。 |
相關閱讀:
- [ 06-02]紅色蛇形龍卷風襲擊墨小鎮 村民驚呼如世界末日
- [ 05-25]2017海峽兩岸農業特色小鎮科技交流研討會在江蘇南通舉辦
- [ 05-18]“臺灣元素”助力小鎮發展 攜手打造“東方達沃斯”
- [ 05-12]人口外流恐變“鬼城” 意小鎮貼錢攬居民
- [ 05-11]百億旅游項目將落地晉安區 擬打造三個特色小鎮
- [ 04-20]西媒稱難民讓意大利小鎮重新煥發生機:帶來重要經濟效益
- [ 04-17]全國融媒體看江西采訪團走進婺源篁嶺“拈花惹草”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