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深推營改增
2017-06-05 20:12:37? ?來源:中國經濟網——《農村金融時報》 責任編輯:林晨 我來說兩句 |
■本報記者 張緣成 李林鸞 【農村金融時報】 2016年5月1日,隨著金融業、建筑業、房地產業和生活服務業正式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我國開始在全行業推行“營改增”。如今,這場涉及多個行業、影響深遠的減稅措施已經過去一年,其成效如何呢?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的10個月內,我國減稅規模達到5661億元,而按照稅務總局局長王軍此前在OECD第四屆增值稅全球論壇上的說法,截至今年4月30日,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一周年將實現減稅6800億元左右。可以看出,“營改增”對企業減負效果明顯。 在此輪營改增過程中,金融業由于業務種類眾多,稅基確認復雜,被認為是“營改增”所涉行業中的一大難點。而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先把金融業納入增值稅應稅范圍的國家,一路走來可謂探索前行。 對此,王軍表示:“中國在缺乏國際成功經驗可以借鑒的情形下,大膽嘗試并平穩實施了對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業務全面征收增值稅。這在國際上是具有開創性意義的。” 磨合期的陣痛 “營改增”的一大目的就是讓試點行業稅負減輕,金融業自然不能例外。從國家稅務總局的統計可以看出,自2016年5月至11月,我國金融業共減稅367億元,稅負下降14.72%,實現了稅負只減不增。但記者發現,金融機構在稅改之初或多或少都經歷過磨合期的陣痛。 以銀行業為例,記者發現在“營改增”實行之初,蘭州銀行5月份的稅負增加了625萬元,上升了10.09%。但在經歷了短暫的磨合后,該行6月份的稅負開始扭增為減,最終實現2016年總體稅負下降583萬元,降幅為2.65%。 蘭州銀行在稅負上扭增為減的情況在甘肅并非特例,實行營改增后,甘肅省大部分金融企業都經歷了稅負由增轉減的歷程。 甘肅省國稅局的數據顯示,在“營改增”后的首月申報中,金融業整體稅負凈增加了855.15萬元,7月份稅負增加額更是放大到2960.01萬元,不過8月份和9月份增稅額開始逐步回調縮減,最終在10月份才實現反轉,凈減稅1099.98萬元。 對此,蘭州銀行財務總經理張會榮分析認為,首月增稅一是因為稅率由營業稅的5%變為增值稅的6%,絕對稅率上升了0.66%;二是因為進項稅抵扣范圍有限,除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不動產和部分手續費外,大部分支出包括減值損失、工資薪金、利息支出不能抵扣進項,不能抵扣的部分占總支出的90%以上;三是企業對政策理解不深、把握不夠,改革初期取得的進項稅額較少。 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也表示,銀行業是技術密集和人才密集型行業,其核心資產是高素質的人才和技術設備,相較制造業和生產性企業,銀行業進項稅抵扣范圍有限。 除了在稅負上經歷先增后減的陣痛外,對金融機構的計稅系統進行全面改造也是“營改增”的一大難點。 有業內人士表示,因為金融業業務種類繁雜、業務范圍廣泛,只要涉及收入類的系統,包括利息收入、中間業務收入、金融商品買賣等系統都要改造,因此金融業系統改造的成本也會遠高于其他行業。 對此,潘光偉指出,由于銀行信息化程度高,各項業務的開展及內部管理很大程度上都依賴于系統,因此,銀行面臨復雜的系統建設及改造實施落地。同時,“營改增”在稅種、稅率、計稅方法、申報方式等方面的變化還會對銀行的收入、成本費用、利潤等財務指標產生影響,更為重要的是將對銀行的產品業務及經營管理各方面都產生重大影響。 此外,“營改增”后對銀行內部的風險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述業內人士指出,在營業稅模式下銀行不用向客戶提供發票,但在增值稅模式下,個人客戶或企業客戶會要求銀行提供增值稅發票, 增值稅發票的開具不僅增加了銀行的工作量,而且要面臨增值稅風險評估、配合增值稅專用發票檢查等,這對銀行內部風險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金融機構“升級”應對 “營改增”雖然在磨合期讓金融機構經歷陣痛,但從目前和長期來看,不僅減少了金融機構的稅負,在適應“營改增”的過程中,金融機構的管理水平和經營結構等方面也進一步得到優化。 對此,王軍也指出,除直接減稅效應之外,“營改增”還帶來了多重積極效應。比如,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激發了創新創業活力、推動了財稅體制改革、規范了市場運行秩序等。 以銀行業為例,記者發現,天津銀行在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一年后,除了實現減稅1.23億元,“營改增”更使該行全面提升了內部管理水平。 該行財會部主管范琳表示,在打造增值稅業務管理信息平臺的過程中,派駐的稅務人員提出增值稅管理系統應以增值稅發票管理為核心,全面覆蓋《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的稅務管理要求,建議將以往銀行員工手工價稅分離的工作改為在財務核算模塊中設計添加小軟件以一次性解決,并在財務軟件中先分檔設計增值稅稅率再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選取維護,此舉既幫助天津銀行在納稅申報前消滅數據風險點,又提高了財務核算模塊的運轉效率。 不只是天津銀行,借營改增這一契機,晉城銀行也強化了內部管理,采取統一招標、統一采購、統一核算、統一配置、統一管理的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集中采購度,確保應抵盡抵。晉城銀行財務部門還聯合該行采購部門制定了《可抵扣手冊》《采購實操指南》等指導手冊,重塑采購流程,由財務人員提前介入采購合同的制定,并在合同簽訂環節、費用報銷等環節都加強了審核。 據了解,為升級信息化管理水平,晉城銀行還專門聘請了北京的稅務師事務所和軟件公司,為銀行量身定做了增值稅申報系統。 相比這些城商行,規模更大、實力更為雄厚的興業銀行更是通過對核心系統和數十個交易系統進行改造,自主研發上線了增值稅管理系統,成為國內少數具備與生產交易系統直聯開票的商業銀行之一。 據了解,該系統通過與生產交易系統直聯,基于真實業務交易流水向客戶開具增值稅發票,既杜絕了發票漏開、錯開、虛開、重開的情況,從根本上保證增值稅發票開票的合規性,又可以根據客戶要求將流水單獨或合并開票,滿足了客戶多樣化的開票需求。該系統將進項索票納入增值稅系統管理,實現基于交易流水的進項索票系統化、流程化管理,最大程度地提高進項發票索票率。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類型、規模的銀行之間由于收支、業務結構等個體差異,其在稅負上也會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中國農業銀行財務會計部總經理姚明德表示,農業銀行由于服務“三農”的業務比重較大,在保持簡易征收的稅收優惠政策下,整體稅負同比下降了4%左右。而作為股份制銀行的光大銀行,截至2016年末整體稅負與營業稅相比基本持平,該行計劃財務部總經理助理盧健認為隨著后續增值稅管理的加強,稅負有望進一步下降。 北京銀行財務會計部副總經理段銳則表示,營改增稅制改革對于中小銀行來說是從精細化到精準化管理的助推劑,同時合理引導銀行向中間業務和創新業務轉型發展。 政策護航稅改 在金融業進行稅制改革的過程中,相關“補丁政策”的陸續出臺進一步明確了稅收優惠,也是金融機構在稅改過程中得以平穩過渡的重要因素。 《關于進一步明確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金融業有關政策的通知》(下稱“46號文”)便指出,金融機構開展質押式買入返售金融商品和持有政策性金融債券取得的利息收入,屬于《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過渡政策的規定》第一條第(二十三)項所稱的金融同業往來利息收入。 46號文同時還對部分機構適用簡易征收的業務做出明確。農信社、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由銀行業機構全資發起設立的貸款公司、法人機構在縣(縣級市、區、旗)及縣以下地區的農村合作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提供金融服務收入,可以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按照3%的征收率計算繳納增值稅。 此外,中國農業銀行納入“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試點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分行下轄的縣域支行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分行下轄的縣域支行(也稱縣事業部),提供農戶貸款、農村企業和農村各類組織貸款取得的利息收入,也可以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按照3%的征收率計算繳納增值稅。 這是針對金融業“營改增”方案第一次“打補丁”。 此后,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又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機構同業往來等增值稅政策的補充通知》,進一步擴大金融同業免征范圍,將同業存款、同業借款、同業代付、同業存單、買斷式買入返售金融產品以及持有金融債券,納入“金融同業往來”的適用范圍。這意味著這幾類業務的利息收入將可以免征增值稅。 對于此次補充優惠政策的影響,興業證券分析認為,將有利于減少資金市場和債券市場受營改增的沖擊,增加了穩定性,也有利于達到稅改后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的政策目標。國泰君安證券則分析,將進一步降低銀行間同業往來的資金和交易成本,尤其利好非銀、中小銀行等交易機構。 至此,免稅范圍基本覆蓋了金融機構的主要同業業務。不過,王軍表示,中國將進一步推進增值稅改革,不斷健全完善現代增值稅制度,加強增值稅國際協調,逐步建立完善跨境貿易征收增值稅的全球框架,促進生產要素在各國低障礙或無障礙流動,提高要素生產力,共同走向經濟繁榮。 營改增對金融業的影響將會在未來更加持續顯現。 |
相關閱讀:
- [ 05-09]福建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滿周年:"改"出獲得感
- [ 05-08]福建“互聯網+”政務助“營改增”推行
- [ 12-08]把“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營改增減稅降負效應顯現
- [ 10-25]平潭地稅收入前三季度增幅居全省第一
- [ 09-05]“營改增”兩月閩減收109.5億元 福建企業享紅利
- [ 09-05]“營改增”兩月閩減收109.5億元 福建企業享紅利
- [ 08-12]“營改增”紅利漸顯 7月中國財政收入同比增3.3%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