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7日電 題:中國航天將在未來五年內創多個“首次” 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會在北京舉行期間,記者采訪參會人士,歸納中國航天事業將在未來五年內創造的多個“首次”。 中國探月工程將在今明兩年連續“蟾宮折桂”。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吳燕生說:“2017年年底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實施月球無人采樣和樣品返回地球。2018年發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 如若順利,“嫦娥五號”將是人類在本世紀首次“取回月壤”,“嫦娥四號”將是有史以來首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的探測器。吳燕生透露,將開展載人登月概念研究。 面向“2022年左右中國空間站建造完成”的目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好戲連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說,將在2019年底用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發射空間站的核心艙,此后還要發射“神舟十二號”、“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及實驗艙I和實驗艙II,在此期間將進行4次以上載人飛行。 中新社記者 駱云飛 攝 談及“空間站時代”的“角兒”,楊利偉說,不僅將在2017年擴大航天員的選拔范圍,“隨著我國航天事業不斷發展,未來普通人去空間飛行不是大問題”。 中國計劃于2020年7月前后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將火星探測器直接送入地火轉移軌道。火星探測器巡航飛行約7個月后將被火星捕獲,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 “我們還在開展火星采樣返回、小行星探測、木星系及行星穿越探測等的方案深化論證和關鍵技術攻關。”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楊保華說,將適時啟動工程實施。 中國空間基礎設施也將從當前的“初步構成”到“建成完備”。 迄今為止,中國已發射346顆衛星,擁有實際在軌運行衛星140顆。其中通信衛星波束覆蓋全球約70%的陸地面積,區域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運營,遙感衛星形成系列化發展和業務化運行。 吳燕生說,計劃在2020年全面建成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同時發射超大容量寬帶通信衛星、靜止軌道微波探測衛星、海洋鹽度探測衛星等,建設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 他說,自主研制的商業遙感衛星系統首組兩顆“高景一號”已在2016年發射入軌,將在2022年前后建成“16+4+4+X”商業遙感衛星系統并提供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空間科學衛星家族即將“再添新丁”——“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 中國空間科學事業始于20世紀50年代,從初期利用探空火箭、氣球等載體開展高層大氣探測,到累計發射24顆返回式衛星進行大量空間科學實驗,直至“十二五”期間空間科學研究水平大幅提升,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實踐十號科學實驗衛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相繼成功發射。 據介紹,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有望在國際上首次系統性地獲得銀河系內高能天體活動的動態圖景,發現大量新的天體和天體活動新現象。 “中國航天將更好地與世界航天開展交流合作。”全球航天探索大會共同主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雷凡培向各方發出邀請,希冀增進互信,共同探討世界航天的發展前景。 |
相關閱讀:
- [ 05-26]俄航天局:國際空間站表層或有外星微生物
- [ 05-19]活久見!美國航天公司推出骨灰太空游服務
- [ 05-18]2017四川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將于9月29日舉行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