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英媒:中印競爭或將決定未來世界格局 參考消息網6月8日報道 英國《金融時報》6月7日發(fā)表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的文章《21世紀的中印競爭》稱,西方人熱衷分析美中之間的強國斗爭,然而最終決定21世紀格局的,或許會是中印之間的競爭。 文章稱,過去十年,中國一直在收集各種“第一”——全球最大制造業(yè)國家、全球最大出口國、全球最大外匯儲備國、全球最大汽車市場。2014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甚至曾報告稱,以購買力計算,中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 不過,中國也許已經失去了一個“全球最大”頭銜。新的非官方人口研究顯示,全球人口最多國家可能是印度而非中國。這一新聞可能會助長印度一種日益攀升的感受,即盡管過去30年中國的崛起一直是個全球話題,下一個30年將成為印度閃耀之時。 文章稱,與中國相比,印度的人口趨勢看起來對長期經濟增長當然更有利一些。這并不僅僅因為印度人口或已超過中國,并將在未來以更快速度增長。更重要的是,印度人口比中國顯著年輕,這意味著印度將擁有比中國更龐大的勞動年齡人口,需要供養(yǎng)的退休人口更少。日本近期的歷史證明,老齡化并處于收縮中的人口,對經濟增長會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這種人口因素也許已經在向經濟增長速度反饋了。印度的增長速度正在超過中國,預計今年的增速會超過7%,相比之下中國官方增長數(shù)據為6.5%。 文章指出,對于印度就要趕上和超過中國的觀點,存在一些強有力的限定條件。首先,中國實際經濟規(guī)模已經是印度的5倍。這意味著即便印度目前的增速百分比比中國略高一些,中印兩個經濟體規(guī)模上的差距仍在增大,而不是在縮小。 其次,盡管人口因素有利于印度,在其他重要方面,中國則更有利一些。印度30%的人口是文盲,而中國文盲比例則低于5%。中國的基礎設施也遠遠優(yōu)于印度,這表現(xiàn)在公路、鐵路和基本衛(wèi)生系統(tǒng)上。半數(shù)印度人仍然缺乏基本的廁所設施。 文章稱,這種比較不僅僅是文字游戲。它們的重要性在于,中國和印度是21世紀兩個新興大國。兩個國家已卷入了一輪低調的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斗爭。 文章稱,對于中國建立橫跨亞洲的基礎設施網絡的計劃,印度的反應十分敏感。這些基礎設施開發(fā)的影響既有戰(zhàn)略上的,也有經濟上的。在中國海軍正迅速擴大的時期,新德里方面正以尤為懷疑的眼光看待中國出資在南亞建設的港口。 中印兩國軍事預算一直在急劇增長。中國第二艘航母已經下水。印度則已成為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全球第二大武器進口國。此外,印度人還加大了與美國和日本的軍演力度。 文章稱,西方政治分析人士頭腦里想的都是美中之間的新興強國斗爭。然而,隨著經濟和政治影響力向亞洲轉移,最終決定21世紀格局的,也許會是中印之間的競爭。 |
相關閱讀:
- [ 05-17]中印超越美國成全球最具吸引力可再生能源市場
- [ 05-08]印度智庫專家:中印攜手將極大推動亞歐大陸的經濟融合
- [ 12-21]印度欲重建中印邊境特種部隊 專家:要考慮清楚
- [ 11-22]印媒稱中印擴大合作有助全球經濟:不能指望西方復蘇
- [ 11-09]印媒:中印將聯(lián)合破解玄奘足跡 雙方平攤考古費用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