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6月7日正式開啟哈薩克斯坦之行。此行是習近平主席第三次訪哈,也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后習近平主席的首次出訪,意味著中哈兩國元首將在短短數周內再次會晤,在兩國建交二十五周年之際無疑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這種高頻度的外交互動既充分彰顯了哈薩克斯坦在中國周邊外交中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中哈全方位的互利共贏合作對于共商、共建、共享“一帶一路”的示范作用。 發展戰略對接的“教科書” 2013年9月,正是在哈薩克斯坦,習近平首次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 哈薩克斯坦從中看到了發展的戰略機遇,成為最早與中國開展“一帶一路”建設合作的國家之一,也因而最早享受到這一宏大的包容性合作方案的紅利。這又進一步增加了哈薩克斯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信心和預期,也為中哈關系提供了全新的合作議程。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提出一年半后,中哈兩國領導人就達成了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同哈方“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對接的戰略共識,隨后雙方又在一年內迅速制定了具體的對接規劃。這一“一帶一路”框架內第一個雙邊合作規劃有力地推動了雙方在交通基礎設施對接和工農業、加工業等領域的務實合作,創造了中哈合作的新速度,也將兩國關系提升至新的歷史高度。 僅就經濟合作而言,2016年在哈境內的中資企業數量已達668家,比2013年增長35%,且其中不乏中石油等優質行業巨頭。兩國貿易額也增加至130.93億美元,中國在兩國總理簽署的51個產能合作項目框架內陸續注入大量投資,部分大項目已經開工建設。目前中歐陸上貨運量的80%從哈薩克斯坦過境,哈的跨歐亞交通運輸網絡的樞紐地位日益穩固。按照哈總統戰略研究所的評估,僅產能合作一項就可為哈新增一萬五千個就業崗位,對哈經濟增長帶來新的驅動力。 更關鍵的是,中方自始至終都沒有利用體量優勢強行將自己的合作意圖強加于哈,在制定產能合作項目清單和后續的具體落實中都將哈方視為平等伙伴,對哈方在環保、勞動力利用等問題上的關切予以高度重視,確保協商一致原則在雙邊經濟合作上的全面貫徹。這次訪問期間,中哈領導人將再度重申發展戰略對接的重要性并制定更為細化的路線圖,中哈合作將更上一層樓。 地區治理合作的樣板 哈薩克斯坦在中亞地區事務中一直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這也是中哈共同參與地區治理的根基所在。從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歷程看,1999年的阿拉木圖“上海五國”峰會無疑具有承上啟下的轉折點意義。正是從那次峰會開始,“上海五國”在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領土邊界問題后,轉向了全新的經濟、政治、安全等合作議程,最終催生了上海合作組織的自然演化。 習近平主席本次哈薩克斯坦之行的一項重頭戲是出席上海合作組織第十七次元首理事會會議,完成接納印度和巴基斯坦作為新成員國的全部程序,并對上合組織在“一帶一路”中的作用等重大問題予以規劃。中國將在此次峰會后擔任上合組織新的輪值主席國。 從長期趨勢看,更緊密的中哈合作有可能為上合組織框架內合作提供經驗和范本。同時,中哈在亞信框架內的雙邊協調、在阿富汗等地區熱點問題上的對話、在打擊“三股勢力”領域的配合,都對中亞地區的和平、穩定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國不謀求地區主導權、不構建勢力范圍、不排擠任何國家的做法無疑是對高度珍視國家主權、獨立的哈薩克斯坦的有力支持。在米爾濟約耶夫出任烏茲別克斯坦新總統后,中亞的地區一體化可能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中方在“一帶一路”總體框架內和中哈雙邊合作上呈現的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理念,對中亞新的地區主義的重啟都會起到示范作用。 習近平主席此次哈薩克斯坦之行還將出席以“未來的能源”為主題的阿斯塔納專項世博會開幕式。這是中亞國家首次承辦世博會,中國是所有國家中第一個決定參展,也是所有參展國中第一個接收展館的國家,有力支持了哈方辦會。中方的參展主題“未來能源綠色絲路”既契合了未來清潔能源發展的世界大勢,又包含了打造合作伙伴網絡外交的絲綢之路傳統,這是對中哈合作既注重傳統的延續又強調模式創新的最好詮釋。 在全球化進程遭遇新阻力的時刻,中哈全面戰略合作在某種程度上為政治制度、經濟體量、宗教文化、意識形態都具有較大差異性的國家間合作提供了一套足以參照的方法。可以預期,這種以合作型文化為核心、以發展共同體為支柱的新范式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勢必將發揮出超越中哈雙邊關系的作用。 |
相關閱讀:
- [ 06-08]中哈關系有多好?哈國政要學者們這么說!
- [ 06-08]中哈油氣合作累計生產原油近3億噸
- [ 06-07]一張圖告訴你:中哈經貿關系如何成為“合作典范”
- [ 06-07]習主席之行助推中哈友誼達到新高度
- [ 06-07]中哈“絲路劇場”開播儀式等文化交流活動成功舉辦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