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外國人眼中的華西:堅持傳統、踐行創新
2017-06-09 17:52:52??來源:國際在線 責任編輯:陳曦 陳曦 |
分享到:
|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王洋、王洹星):當來到這個常住人口3萬多人、面積35平方公里的村鎮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村口牌樓上高懸的五個大字:天下第一村。整齊劃一的街道旁是連排成片的別墅,青山綠水間往來穿梭的是國際品牌的高檔轎車,千畝實驗稻田里活躍著新一代農民的身影,72層328米高的地標性建筑里矗立著一頭用一噸黃金鑄就的金牛。無論動與靜,都印證著這個年產值超500億元的村莊的富庶和村民的幸福感。這里是位于中國東南部江蘇省無錫市的華西村,華西人用他們半個多世紀的砥礪前行,締造了一場舉世矚目的蛻變。前不久,兩名外國友人走訪了華西村,在他們看來,這里的成功,就在于對傳統信念的堅持,以及對創新理念的踐行。 “華西村通過自己的雙手,為村莊創造了美好的未來,不僅為自己也為后代開創了一條創新的道路,使華西村變得非常獨特。”以色列駐華大使館新聞發言人艾佛拉特 佩莉在結束對華西村的訪問后仍難掩心中的興奮,對記者做出了上述表示。這里讓她感到既親切又新奇。親切的是,華西村的集體所有制的發展模式與以色列的集體公社“基布茲”有著極盡相似之處,就連華西村為了治理荒山而采用的滴灌技術也是從以色列引進的,如今,曾是寸草不生、只能作為采石場的華西北山已經被綠色植被所覆蓋。新奇的是,華西村富有歷久彌新的生機和活力,這讓她感嘆不已。她說,“華西村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這邊共有共享的經濟使我非常感興趣,我在基布茲長大。基布茲與華西村有些共同點。大家都為著一個目標共同努力工作,分享發展成果。基布茲的歷史是以色列建國時為了大家生存而建立的,幾十年沒有太多的改變。” 正如佩莉所感受到的,華西村的集體經濟模式歷經50余年風雨歷程也未曾改變。 在華西村的中心部位,坐落著供村民娛樂的幸福園和328米高的華西龍希國際大酒店等地標式建筑。去年,這里又新落成了文體活動中心和村民體檢中心。文體中心大樓里,瑜伽教室、健身房、羽毛球館、籃球館等文娛設施一應俱全,電影院門口的海報上所展示的也是與國內同步的最新院線信息。但在文體中心的可容納2000人的報告廳內,仍然保持著華西村已故老書記吳仁寶生前沿襲下來的傳統,每個月的經濟分析會議、村民大會等都是雷打不動地定期舉行。雖然老書記已經過世多年,村里的年輕人們仍然模仿老書記的做法,每天在這里為來到華西村的客人們“作報告”,介紹華西發展歷程和成功經驗。來自土耳其多烏什媒體集團的外事和新聞總協調員——艾哈邁德 耶西爾泰佩在聽完報告后對記者說,“這里發展得非常成功!在這個村子發展的背后有著一個催人奮進的故事。我想這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建設的一個成功典范。” 站在今天的華西村的土地上,很難想象這里曾經是一個面積不足1平方公里、地無三里平、僅有600多人口、甚至要靠舉債度日的窮鄉僻壤。現如今,村里方方面面的條件都已今非昔比,雖然物質豐富了,文化生活充實了,醫療條件也優越了,但華西人的腳步并沒有止于安樂。老書記身體力行的艱苦樸素精神,時至今日仍然是村集體領導班子所提倡的第一原則。對此,艾哈邁德說,“雖然現在這里已經非常地富裕了,但這里的領導給我的印象還是非常地樸實。而且,他們現在也并沒有驕傲,還是腳踏實地為了實現華西人的夢而持續不懈地努力。” 上世紀70年代,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下,華西通過成功實現農轉工,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進入21世紀以來,華西村第二代“掌門人”吳協恩書記又帶領全村開始新一輪轉型升級,將戰略重心調整至金融和服務等第三產業。因此,如果說堅持傳統信念是華西的根,那么,踐行創新理念便可說是華西的魂。華西村委會副主任周麗女士介紹說,“華西村近十幾年更加注重往三產服務業來轉型,其實華西是一直在轉。從農轉到工,第二產業再轉到第三產業,那么現在我們實現了三產服務業的利潤貢獻率在整個集團占到65%以上。應該說轉型起步比較早,現在效果也比較明顯。” 創新與轉型,是華西村老書記吳仁寶與現任書記吳協恩所一直秉持的發展理念,可以說是華西村在成功致富的道路上的引路燈,但這也并非就意味著華西的發展道路會是一帆風順。近年來,生活上的富足讓人們越發感受到發展帶來的成果,但集體所有制模式下也必然會出現一些“養懶漢”的懈怠現象。為此,華西將2016年作為改革年,推進了用人改革和股份改革,通過統一化的標準建立競聘上崗制、績效考核制,以現代化的管理理念讓華西呈現出新的活力。對于華西的未來,佩莉表示充滿信心,她說,“困難是一直都有的,但是解決的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要用創新的辦法去找合適的解決辦法,用新的方法給我們創造更好的未來。老書記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發揮自己的才干,為華西村的村民帶來了美好的生活。” 現如今的華西村已不僅僅將眼光放在了國內,其產業布局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巨大網絡。他們在莫桑比克挖礦,在日本種大米,在馬來西亞建碼頭,在美國投資激光芯片的科研開發等等。 就像佩莉和艾哈邁德所說,任何發展的道路都是挑戰與機遇并存的。華西人用他們的經歷告訴世人,成功的秘訣也許就在于對理想信念的堅守和創新求變的勇氣。華西經驗不僅僅是中國的一筆寶貴財富,放之世界也將是互學互鑒的典范。 |
相關閱讀:
- [ 03-21]云南22人開“華西醫院”票據騙醫保近200萬元被提起公訴
- [ 10-17]讓鹽堿村變成新疆“華西村”
- [ 09-27]中秋東部天氣利于賞月 華西地區多陰雨月難見
- [ 09-14]華西4省市遭嚴重洪災 至少11人遇難(圖)
- [ 09-13]氣象臺繼續發布暴雨藍色預警 華西地區有較強降雨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