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2001年夏,從寧夏人民警察學校畢業的李志遠在家鄉寧夏中衛市中寧縣從事的第一個警種是戶籍警,幾年下來工作逐漸駕輕就熟,但李志遠卻并不“安分”,因為在他心中有個尚未實現的“刑警夢”。 2006年初,在多次向領導反映后,李志遠如愿以償,加入了刑警大隊。10年的刑警生涯,李志遠始終沖鋒在前,屢破大案要案,先后榮獲個人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自治區政法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在同事眼中,“他破案能力高超,天生就是干刑警的料!”在妻子眼中,“他對自己挺‘狠’的,工作起來就不要命。” 打黑“一戰成名” “選擇刑警工作,就必須與犯罪分子進行不懈的較量!” 2008年,公安部掛牌督辦“中寧縣李小龍涉黑案”,涉黑團伙以暴力、威脅為手段,大肆實施搶劫、聚眾斗毆、敲詐勒索、尋釁滋事等違法犯罪活動,嚴重破壞了當地經濟社會秩序,影響極為惡劣。在對該案為期6個多月的偵查起訴環節中,李志遠全程參與,個人共疏理50本、4169頁、近一米高的卷宗,上面羅列了李小龍團伙的累累罪行。這期間,李志遠先后六次書寫7份、30余頁、15476字的提請批準逮捕書,先后五易其稿,完成了42頁、32654字的起訴意見書。 180多個日夜,李志遠睡過的囫圇覺屈指可數。換來的是他提請批捕的37名犯罪嫌疑人的全數批捕,在保得家鄉百姓平安的同時,李志遠也積累了豐富的涉黑案件偵辦經驗,辦案綜合能力在同事中間“聲名鵲起”。 千里奔襲捕嫌犯 在李志遠辦案過程中發現,電信詐騙有愈演愈烈之勢,因其屬于“非接觸式”犯罪,不受地域和空間限制,給偵破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面對新型犯罪帶來的嚴峻挑戰,李志遠堅持在學中干、在干中學,短短幾年時間先后偵破多起電信詐騙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20余人,涉案價值300余萬元。 2012年7月23日,家住中寧縣城北街的代某到縣公安局刑警大隊報警稱:上網聊天過程中,他得知可購買雙色球中獎號碼,遂拿出15.9萬元打入對方賬戶,結果發現被騙。代某報警當天,離奇失蹤,后發現其因被騙后心理壓力過大而服毒自殺。 犯罪分子在騙取被害人錢財后,還間接導致受害人死亡,犯罪性質惡劣之極,該案被列為公安部督辦案件。中寧縣公安局立即成立專案組,根據前期偵查掌握情況,派遣李志遠等民警,遠赴廣東、福建開展調查工作。 時值盛夏,南國酷暑難耐,加上飲食差異及人地兩疏帶來的困擾,辦案工作遇到阻力重重。李志遠及同事們發揚不怕吃苦及連續作戰的精神,輾轉于廣州、梅州、泉州、晉江、石獅、廈門多地,最終將犯罪嫌疑人吳某抓獲,并追回損失18萬元。 作為刑警大隊的中堅骨干,李志遠每年的平均外出辦案時間在3個月左右,足跡遍布全國多個省份。 舍家為國鑒忠心 面對急難險重的大案要案,作為一名普通民警,李志遠總是主動請纓。升任為中隊長后,他更是沖鋒在前,無論是前期偵查還是后期抓捕,帶領同事親力親為。但提到家人李志遠滿是歉疚和遺憾。 “我父親操勞了一輩子,年過七十還在田里伺弄枸杞,就沒在家里享上幾天清福。”談及過世的父親,這個一貫剛強的中年漢子不禁淌下了淚水。子欲養而親不在,成為了李志遠心中最大的傷痛。 2007年5月,妻子即將生產,本應陪護在側的李志遠卻在外偵辦命案,直到女兒出生前兩小時才趕赴醫院。女兒降生,李志遠尚沉浸在初為人父的喜悅之中,卻又再次接到命案出警通知,他不得不告別尚在襁褓之中的嬰孩及產后尚未復原的妻子,再次踏上破案的新征程。 “大家”與“小家”必有所取舍,在穿上警服的第一天起,李志遠就懂得這個道理,他將所有對家庭的虧欠都化作了一件件要案的偵破,化作了家鄉百姓的四季安康。(線索來源:公安部編輯:孟利錚) |
相關閱讀:
- [ 03-09]忘我工作奮戰 看女記者秀好身手:她們 帶你精彩看兩會
- [ 05-07]搶救8個危重病人 四川一醫生奮戰24小時后暈倒
- [ 07-08]抗洪一線:大雨中七十六名青年突擊隊員奮戰兩天兩夜
- [ 05-16]九問菲律賓南海仲裁案 中國是否“孤軍奮戰”?
- [ 03-26]治國理政新實踐浙江金華篇:奮戰“十三五” “拼”字是關鍵
- [ 03-16]人民網評:“中國號”駛入奮戰“十三五”新航程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