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福建省泉州市地稅局組織業務骨干參加營改增業務實際操作服務競賽 宋為偉攝/本刊 近日,《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調研了解到,全面“營改增”實施一周年來,已實現減稅超過6800億元人民幣,是近年來我國最大規模的減稅措施。2016年5月起,我國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時間緊、任務重、復雜程度高,一年來,這場舉世矚目的改革攻堅克難、有力實施,取得顯著成效,產生深遠影響。 “除了直接減稅效應外,營改增外溢效應和長遠效應漸顯,獲得國際社會高度認可?!倍辔皇茉L專家向《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表示,中國“營改增”改革成效好于預期,不僅助力我國當前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全球經濟增長注入活力,而且為世界深化稅收改革提供了一個“中國樣本”。 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6年,在“一帶一路”建設深化推進背景下,珠海格力電器加快了海外業務拓展的步伐,在巴西投資設廠占地面積6萬多平方米,總投資額為2000萬美元。目前,產品已進入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擁有3億用戶。 據《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采訪了解,為發揮格力電器集團龍頭企業的帶動效應,珠海稅務部門迅速組建稅收服務格力聯合體,聯合編寫《“一帶一路”“走出去”稅收服務指南》,幫助企業更好地了解主要投資國的稅收制度、稅收協定適用、稅收風險管理,為企業“走出去”鑄造堅強的稅務后盾。 “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良性的相互促進過程。最近我們還在與稅務部門籌備開展格力系企業信用建設,打造行業納稅誠信的格力范本?!备窳﹄娖髫攧湛偙O廖建雄向《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表示。 可以說,過去一年來的全面“營改增”,為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面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的采訪,廣西隆林農村商業銀行董事長黃海靜說,告別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后,增值稅稅率6%,繳稅比例提升1個百分點,但是增值稅下進項可以抵扣,實際稅負不增反減。據測算,在全面推開營改增一年間,該行累計繳納增值稅272.77萬元,若繼續繳納營業稅則為374.26萬元,一年內享受到改革紅利101.49萬元。 “營改增政策全面激活了企業的發展動能。”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財務部部長林慕霞向《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介紹了相似的故事。對于汽車制造企業來說,運輸成本占比相當大。營改增政策實施后,物流運輸等生產性服務可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企業可以依此抵扣進項稅額,大大減輕了其稅收負擔,降低了運營成本,“從啟動試點至今,我們已實現減稅6.5億元,增值稅稅負下降5%,預計未來幾年每年從營改增所獲得的收益增加可達2億元,公司總體收益都能得到提升?!?/p> “從減稅到擴產升級,營改增的改革紅利增值了?!绷帜较颊f,2016年5月,“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全面貫通了增值稅的抵扣鏈條,消除了重復征稅,結構性減稅的政策紅利充分調動了企業的投資意愿?!拔覀儐恿诵乱惠啍U能計劃,擴產項目投資高達35億元。適逢營改增將不動產、建筑服務的進項稅額納入了抵扣范圍,我們的成本就大大降低了。這是非常難得的契機,公司測算出減稅額后立即拍板確定了這個項目?!?/p> 2016年,廣東全省新增稅務登記數量90萬戶,同比增長30%,企業創新發展亮點紛呈,“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堅定。采訪中,廣東省國稅局黨組書記、局長胡金木向《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表示,實踐表明,營改增等結構性減稅成效明顯,營改增的效應還遠不止于減稅,更深遠的影響在于還將進一步提升企業治理、稅收治理、財政治理、社會治理水平。 2015年廣東第三產業產值占GDP比重首次突破50%,為50.8%,2016年進一步提升到52.1%。同時,以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代表的現代產業稅收快速增長,顯示廣東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三新”經濟蓬勃發展,創新驅動和轉型升級的稅收效應進一步凸顯。 2016年,在國家大力推行減稅政策、傳統制造業稅收呈負增長3.4%的態勢下,先進制造業稅收逆勢增長4%,占制造業稅收比重達53.6%,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實現稅收1206億元,增長9%,占制造業稅收比重達18.6%,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這些數據反映,廣東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具有較好的發展后勁。 |
相關閱讀:
- [ 06-12]【砥礪奮進的五年】上海自貿區制度創新走向3.0版
- [ 06-12]【砥礪奮進的五年?中國鄉村行】外國人眼中的華西村:堅持傳統、踐行創新
- [ 06-11]【砥礪奮進的五年】西藏:“電力天路”架起發展大動脈
- [ 06-09]【砥礪奮進的五年】藏地木碗“盛出”貧困村新生活
- [ 06-09]【砥礪奮進的五年】“軍改”心聲:小個體聚大力量 強軍夢有底氣
- [ 06-08]【砥礪奮進的五年】迎難而上 青海保障少數民族受教育權見聞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