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兆麟在洲頭村看著熟悉的一切,回想幼年時光(6月3日攝)。洲頭村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區新田,緊挨深圳,現有村民1000多人,其中常住村民約300多人,其他人或在九龍、港島居住,或定居國外。身為工程師的文兆麟工作很忙,但他會定期回村里看看。他喜歡在田埂上走一走,呼吸新鮮空氣,“港島生活環境太擁擠,從城里回來,一下子舒服多了。” 村口前,一個巨大的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的花牌正在搭建中。文兆麟告訴記者,自1997年回歸后,每年七一,新界的許多村子都會自發做花牌以示慶祝。新華社發(王璽攝)

這是洲頭村中新舊兩種村屋(6月3日攝)。洲頭村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區新田,緊挨深圳,現有村民1000多人,其中常住村民約300多人,其他人或在九龍、港島居住,或定居國外。身為工程師的文兆麟工作很忙,但他會定期回村里看看。他喜歡在田埂上走一走,呼吸新鮮空氣,“港島生活環境太擁擠,從城里回來,一下子舒服多了。” 村口前,一個巨大的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的花牌正在搭建中。文兆麟告訴記者,自1997年回歸后,每年七一,新界的許多村子都會自發做花牌以示慶祝。新華社發(王璽攝)

文慶龍(左一)在洲頭村向記者(中)講述回歸之前的故事(6月3日攝)。洲頭村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區新田,緊挨深圳,現有村民1000多人,其中常住村民約300多人,其他人或在九龍、港島居住,或定居國外。身為工程師的文兆麟工作很忙,但他會定期回村里看看。他喜歡在田埂上走一走,呼吸新鮮空氣,“港島生活環境太擁擠,從城里回來,一下子舒服多了。” 村口前,一個巨大的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的花牌正在搭建中。文兆麟告訴記者,自1997年回歸后,每年七一,新界的許多村子都會自發做花牌以示慶祝。新華社發(王璽攝)

6月3日,文慶龍(左)和兒子文兆麟從洲頭村宗祠出來,準備離開。洲頭村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區新田,緊挨深圳,現有村民1000多人,其中常住村民約300多人,其他人或在九龍、港島居住,或定居國外。身為工程師的文兆麟工作很忙,但他會定期回村里看看。他喜歡在田埂上走一走,呼吸新鮮空氣,“港島生活環境太擁擠,從城里回來,一下子舒服多了。” 村口前,一個巨大的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的花牌正在搭建中。文兆麟告訴記者,自1997年回歸后,每年七一,新界的許多村子都會自發做花牌以示慶祝。新華社發(王璽攝)

這是洲頭村的入口(6月3日攝)。洲頭村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區新田,緊挨深圳,現有村民1000多人,其中常住村民約300多人,其他人或在九龍、港島居住,或定居國外。身為工程師的文兆麟工作很忙,但他會定期回村里看看。他喜歡在田埂上走一走,呼吸新鮮空氣,“港島生活環境太擁擠,從城里回來,一下子舒服多了。” 村口前,一個巨大的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的花牌正在搭建中。文兆麟告訴記者,自1997年回歸后,每年七一,新界的許多村子都會自發做花牌以示慶祝。新華社發(王璽攝)

文兆麟(左)在洲頭村村公所與父親聊天(6月3日攝)。洲頭村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區新田,緊挨深圳,現有村民1000多人,其中常住村民約300多人,其他人或在九龍、港島居住,或定居國外。身為工程師的文兆麟工作很忙,但他會定期回村里看看。他喜歡在田埂上走一走,呼吸新鮮空氣,“港島生活環境太擁擠,從城里回來,一下子舒服多了。” 村口前,一個巨大的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的花牌正在搭建中。文兆麟告訴記者,自1997年回歸后,每年七一,新界的許多村子都會自發做花牌以示慶祝。新華社發(王璽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