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1月28日,在河北興隆觀測站,“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過境,科研人員在做實驗(合成照片)。
6月16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等組成的研究團隊宣布,在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的支持下,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率先成功實現了千公里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并于此基礎上實現了空間尺度下嚴格滿足“愛因斯坦定域性條件”的量子力學非定域性檢驗,在空間量子物理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了該成果,審稿人稱該成果是“兼具潛在實際應用和基礎科學研究重要性的重大技術突破”。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2016年12月22日,在云南麗江觀測站,潘建偉(前排右二)、王建宇(前排左一)、彭承志(后排右一)等科研人員在做實驗?!⌒氯A社記者金立旺 攝

2016年11月9日,在河北興隆觀測站,科研人員在監測衛星過境時的實驗數據?!⌒氯A社記者 金立旺攝

2016年12月9日,在西藏阿里觀測站,科研人員在做實驗。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2016年12月9日,在西藏阿里觀測站,科研人員在做實驗?!⌒氯A社記者 金立旺攝

2016年12月10日,在西藏阿里觀測站,“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過境,科研人員在做實驗(合成照片)?!⌒氯A社記者 金立旺攝

2016年11月28日,在河北興隆觀測站,“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過境,科研人員在做實驗(合成照片)。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2016年11月8日,在河北興隆觀測站,“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過境,科研人員在做實驗。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2016年12月10日,在西藏阿里觀測站,“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過境,科研人員在做實驗(合成照片)。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2016年11月26日,在河北興隆觀測站,“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過境,科研人員在做實驗?!⌒氯A社記者 金立旺 攝

2016年12月14日,在青海德令哈觀測站,“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過境,科研人員在做實驗(合成照片)。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6月15日,在烏魯木齊南山觀測站,“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過境,科研人員在做實驗(合成照片)?!⌒氯A社記者 金立旺 攝

2016年11月9日,在河北興隆觀測站,“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過境,科研人員在做實驗(合成照片)。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6月15日,在烏魯木齊南山觀測站,“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過境,科研人員在做實驗(合成照片)。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