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G20結構性改革評估報告出爐 中國結構性改革成效顯著
2017-06-19 22:20:20?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房小奇 趙舒文 |
分享到:
|
央廣網6月16日消息(記者 馬文靜)“我們決定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制定了優先領域、指導原則、指標體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去年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閉幕時的講話猶在耳畔。自G20杭州峰會始,中國為世界經濟開出的“中國藥方”——結構性改革在G20各國間達成共識,并正式進入了推進階段。 近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提交了首份《G20結構性改革進展的技術性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并經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審議通過。《報告》肯定了G20各國為推進結構性改革所作出的積極努力,并呼吁各國繼續加大改革力度。《報告》認為,中國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進展,在生產率提升、穩定就業、增加收入、“放管服”等方面效果顯著。 “這份評估報告對2011年以后的這段時間內,G20各國結構性改革的實際的情況和成效進行了系統評估,總體來說評估是比較務實、客觀的”,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盧鋒表示。 中國結構性改革的成效有目共睹。近年來,中國沿著“三去一降一補”的主線扎實推進結構性改革,產業結構調整向縱深推進,就業實現穩步增長,宏觀經濟呈現出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態勢。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長速度由此前的6.7%小幅提升至6.9%,經濟運行階段性企穩特征明顯。多位受訪專家指出,結構性改革對中國經濟的溫和回升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產業結構調整見效 就業穩步增長 《報告》指出,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生產率增長及高水平就業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情況下,就業保持穩定,失業問題仍然在可控范圍內,這是很不容易的。”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張明表示。 截至2016年末,全國就業人員達到7760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52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4142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018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為982 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2%,保持在平穩水平。進入2017年,就業增長仍保持良好勢頭,今年前5個月,城鎮新增就業實現了599萬人,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2萬人,年初政府工作報告制定的1100萬人的目標已經完成了54.4%。 盧鋒表示,不同于發達國家靠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的刺激帶動消費增長、拉動就業,中國在經濟增速放緩的環境下,堅持不搞“強刺激”,就業情況卻穩步增長,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經濟結構調整見效,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吸納了大量就業。 近年來,隨著我國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對穩就業起到了積極作用。今年一季度數據顯示,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56.5%,比去年的51.6%的比重又有所提高,服務業已經牢牢站穩“半壁江山”。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已經成為吸納勞動力的絕對主力。在2016年全國就業人員中,第三產業就業人員占43.5%,遠遠超過第一、第二產業。 張明表示,制造業是資本密集型產業,服務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快速發展可以較好的吸收因為制造業調整釋放的勞動力,不至于形成大的失業問題,這幾年的快遞和網購行業的表現就是服務業吸收就業的典型例子。在盧鋒看來,第三產業較高的就業彈性也推動了就業改善,“即使與其他產業同樣占比下,第三產業帶動就業的增量遠遠高于其他產業。” |
相關閱讀:
- [ 02-10]IMF:希望G20國家重申對自由貿易的承諾
- [ 11-19]中國信息化發展首超G20國家平均水平
- [ 10-18]商務部:9月出口下降與舉辦G20杭州峰會無關
- [ 10-17]金磚峰會成果是對杭州G20峰會成果的進一步推動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