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美聯儲如期加息。從美國經濟基本面看,美聯儲這次加息帶有冒險性質。目前,美國經濟數據不算完美:排除能源和食品之外的核心通脹率僅1.7%,遠低于美聯儲2%的潛在目標,且連續3個月下滑,預示美國經濟趨冷的風險。據稱,這也是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成員、明尼阿波利斯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卡什卡利投票反對加息的原因之一。 然而,美聯儲不但決定加息,而且還給出了收縮自身資產負債表的具體安排。二者合并產生的貨幣政策實際收縮效果遠大于加息本身。美聯儲愿意忽略明顯的風險點而放膽加息,背后自有深意。 其一,是欲維護美聯儲花大力氣培養的貨幣政策“預期引導”氛圍。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為應對危機形成了一套貨幣政策調整“心法”,其實質是靠不斷強化與市場參與者的溝通來釋放貨幣信號、操縱市場預期。這樣一來,在美聯儲正式做出貨幣政策調整之前,市場即已形成正確的預期和判斷,做好了對沖貨幣政策負面影響的準備。這次也一樣,市場早已預計美聯儲6月加息。因此,美聯儲若因為核心通脹率下滑這一孤證而放棄加息,不但將打破自身已形成的貨幣政策套路,使市場穩定受沖擊,更有令數年來形成的加強貨幣政策“預期引導”的策略失效的風險,得不償失。 其二,是抓住無疊加風險的窗口期。美聯儲因加息過猛而引發危機的前車之鑒不少,不僅是由于加息過急,也緣于其他風險與加息相疊加。因此,美聯儲這次格外小心翼翼,不愿重蹈覆轍。與2016年相比,2017年上半年美國國內及國際政治經濟氛圍相對穩定,可與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等量齊觀的風險幾乎沒有,是美貨幣政策調整的窗口期、幸運期。展望下半年,美國內外新政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可能發酵;英國與歐盟之間“脫歐”談判啟動前景難料;全球社會穩定風險上升;美聯儲加息的滯后負面效應也可能在發展中國家顯現。因此,美聯儲堅定加息、甚至放出“縮表”信號,實則是在與時間賽跑,提前試探全球市場反應,釋放自身貨幣政策可能帶來的風險。 目前看,美聯儲本次加息、“縮表”的風險已被全球政府和市場較充足的準備所消化。但值得警惕的是,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具有明顯的滯后效應。這在量化寬松期間已經充分體現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公、私債務急劇膨脹。未來,美聯儲“縮表”實為“量化緊縮”,是“量化寬松”的反向操作,其收緊效應遠甚于加息。 從理論和現實操作來說,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的影響具有全球性,世界經濟不平衡也使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影響極不均衡。何況,美聯儲在政策決定時更傾向內顧,必然會使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遭受池魚之殃。正因為此,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在面對美聯儲將“縮表”的信號時,應提早做足功課、做好準備。(魏亮)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