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號科普載荷實驗生長箱。受訪者供圖 第二看臺 在月球表面開出第一朵花,人類移居月球也許不是夢。由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組織,重慶大學牽頭的科普載荷“月面微型生態圈”,將作為嫦娥四號的“乘客”之一,于2018年登陸月球表面,進行人類首次月面生物實驗,屆時將向全球進行直播。 僅重3公斤的“乾坤”罐 “月面微型生態圈”是一個由特殊鋁合金材料制成的圓柱形“罐子”,高18厘米,直徑16厘米,凈容積約0.8升,總重量3公斤。罐子雖然不大,內部可含有“整個世界”。 深空探測中心副主任、重慶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謝更新教授介紹,這個搭載嫦娥四號上月球的“罐子”里,將放土豆和擬南芥兩種植物的種子和蠶卵,以及土壤、養分、空氣等動植物生長需要的元素,還有記錄動植物生長的微型攝像機和照相機、調節溫度的空調、提供能源的電池等。 在罐子里,土豆和擬南芥會通過光導管吸收月球表面的自然光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供生態圈里的“消費者”——蠶卵,然后蠶卵排出二氧化碳和生活垃圾提供給植物種子,循環往復,小生態圈就初現形態了。 雖然這個小小的罐子僅重3公斤,但是它里面的零部件達40個,成本造價在千萬元以上。聚集了機械、控制、環境、生物、材料、能源、光學、通信等多學科交叉的研發團隊的智慧,獨創了多種新技術。 上千次篩選出的三位“乘客” 去年,美國宇航員斯科特·凱利在NASA空間站中培育出了一朵百日菊,成為第一株在外太空開放的花朵。這次我國帶上月球開的花將是土豆花或擬南芥花。為什么會選擇土豆、擬南芥、蠶這三位地球“乘客”到月球呢? “這是我們經過上千次篩選的結果。”謝更新解釋,因為“罐子”里資源有限,就要求里面的動植物不能占用過多空間。哪些動植物能登上月球,首要條件就是“個子小”。其次,由于月球上沒有大氣傳遞熱量,晝夜溫差大,在太空艙內溫度控制在30℃到-60℃,“罐子”內溫度控制在最低-10℃,因此要求動植物能耐高溫、耐凍,而且能抗輻射和抗干擾。 謝更新說,土豆是大家熟悉的食物,很有可能是以后太空的主食。這次選擇的土豆是特別培育的“小個子”品種。擬南芥開花周期短,從發芽到開花只需1個月,是很好的實驗用模式植物,因此把承擔在月球開出第一朵花的任務交給了它。 蠶卵將在生態圈中完成蟲卵孵化、幼蟲生長發育和破繭成蝶的完整生命周期。選擇蠶,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它承載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驗證月球上的光合作用 “這次實驗主要是想觀察月球上的光合作用,并向人們進行科普。”謝更新介紹,通過“月面微型生態圈”觀察低重力、強輻射條件下植物的種子發芽、幼苗生長和開花的全過程,或蟲卵孵化、幼蟲成長發育、破繭成蝶,驗證月球環境下種子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的光合作用。 與地球不同的是,月球自轉一周需要28天。月球上的一個白天相當于地球的14天,屆時這些動植物將在月球上連續度過14個白天再進入14個黑夜。 “我們會通過光導管引進月球表面自然光線,實現月面原位資源利用,讓動植物完全接受月球的光照環境。”謝更新稱,之前也考慮過用人工光線模擬地球上的光照環境,但利用月面自身光照對實驗的意義更大。如果動植物能夠適應月球光照進行生長,那么以后人類就可以在月球建設基地,開展長時間的科研工作,對人類未來在地外星球生存具有重大意義。 謝更新稱,“罐子”里的溫度會保持在-10℃至30℃之間,土豆、擬南芥和蠶將在里面實現微型生態循環。謝更新說,他們預計的時間為3個28天,希望能夠在月球順利開出第一朵花。 技術難點在于溫度控制 此次嫦娥四號所抵達的月球背面距地球38萬公里。月球環境真空,白天溫度能達到100多攝氏度,夜晚零下100多攝氏度,加上微重力、太陽輻射強、高能粒子沖擊等,給實驗帶來不小的困難。 “科普載荷月面微生態圈的難點在于溫度的控制和能源的供給。”謝更新介紹,因為太空艙不會給“罐子”供電,因此他們需要自己解決能源問題。為了讓“罐子”里溫度恒定,他們給“月面微生態圈”穿上保溫服并裝了空調。但這個空調不是普通的空調,是應用重慶大學在建筑溫控上的優勢研制出的新型空調。利用太陽能電池就能進行溫度控制,保證微型生態圈以及照相機等一些耗電器材的工作。 謝更新介紹,從發射準備到飛行登月,中間大約會有兩個月時間。為了讓動植物不在途中就開始生長,他們進行了大量相關試驗,以保證動植物在旅途中沉睡,到達月球后再被喚醒。他說,發射后不能人為遙控操作,只能通過攝像頭和傳感器進行觀測。屆時,他們將通過視頻觀測動植物的生長過程,用傳感器檢測里面的溫度,向全球直播。 據了解,這個科普載荷已歷時兩年多實驗,預計在今年9月完成正式品,明年年底發射。除重慶大學外,湖南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等高校和企業也參與其中,涉及機械、控制、環境、生物、光學、能源等多學科交叉的多個研發團隊,其中多項技術今后將用于民用。 |
相關閱讀:
- [ 06-14]嫦娥四號明年登陸月球表面種土豆 開展月面生物實驗
- [ 06-11]美學者在月球成分中發現地球巖石 或破解地球起源
- [ 06-09]長征九號計劃于2028年首飛 助力中國建立月球基地
- [ 06-08]中國正在研制重型火箭 用于建立月球基地、載人登月
- [ 06-08]嫦娥五號著陸點首次透露 為月球正面的呂姆克山脈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