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2日,謝振華在研究白舍窯復燒品。
提到陶瓷,人們往往最先想到江西景德鎮。而在距離景德鎮300公里外的南豐縣,有著曾與景德鎮窯齊名、位列古代“江西五大窯”的白舍窯。在這里,一批致力于白舍窯復興的傳承者一直為此奔忙。81歲的鄒蘭英和年過半百的胡日輝是一對母子,他們20多年堅持挖掘白舍窯文化遺存,目前共收藏宋元白舍窯珍品近500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1件,二級文物36件,并設立宋元白舍窯古瓷展示館向市民免費開放;謝振華夫婦是土生土長的白舍鎮人,一直懷揣“復活”家鄉寶貝夢想,最終于2016年初將失傳數百年的白舍窯成功復燒。白舍窯是宋元時期“江西五大名窯”之一。起始于晚唐五代,興盛于北宋中期,至元代初期趨于衰落,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新華社記者張瑞琪? 攝

6月22日,謝振華在搬運瓷胚。
提到陶瓷,人們往往最先想到江西景德鎮。而在距離景德鎮300公里外的南豐縣,有著曾與景德鎮窯齊名、位列古代“江西五大窯”的白舍窯。在這里,一批致力于白舍窯復興的傳承者一直為此奔忙。81歲的鄒蘭英和年過半百的胡日輝是一對母子,他們20多年堅持挖掘白舍窯文化遺存,目前共收藏宋元白舍窯珍品近500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1件,二級文物36件,并設立宋元白舍窯古瓷展示館向市民免費開放;謝振華夫婦是土生土長的白舍鎮人,一直懷揣“復活”家鄉寶貝夢想,最終于2016年初將失傳數百年的白舍窯成功復燒。白舍窯是宋元時期“江西五大名窯”之一。起始于晚唐五代,興盛于北宋中期,至元代初期趨于衰落,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新華社記者張瑞琪? 攝

6月22日,鄒蘭英(左)、胡日輝母子在鑒定收藏的白舍窯精品——北宋鳳頭尊(6月22日攝)。
提到陶瓷,人們往往最先想到江西景德鎮。而在距離景德鎮300公里外的南豐縣,有著曾與景德鎮窯齊名、位列古代“江西五大窯”的白舍窯。在這里,一批致力于白舍窯復興的傳承者一直為此奔忙。81歲的鄒蘭英和年過半百的胡日輝是一對母子,他們20多年堅持挖掘白舍窯文化遺存,目前共收藏宋元白舍窯珍品近500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1件,二級文物36件,并設立宋元白舍窯古瓷展示館向市民免費開放;謝振華夫婦是土生土長的白舍鎮人,一直懷揣“復活”家鄉寶貝夢想,最終于2016年初將失傳數百年的白舍窯成功復燒。白舍窯是宋元時期“江西五大名窯”之一。起始于晚唐五代,興盛于北宋中期,至元代初期趨于衰落,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新華社記者宋振平? 攝

拼版照片:這是鄒蘭英、胡日輝母子收藏的白舍窯珍品(6月22日攝)。左圖為南宋素胎夫妻像;右圖為北宋三彩蓋瓶。
提到陶瓷,人們往往最先想到江西景德鎮。而在距離景德鎮300公里外的南豐縣,有著曾與景德鎮窯齊名、位列古代“江西五大窯”的白舍窯。在這里,一批致力于白舍窯復興的傳承者一直為此奔忙。81歲的鄒蘭英和年過半百的胡日輝是一對母子,他們20多年堅持挖掘白舍窯文化遺存,目前共收藏宋元白舍窯珍品近500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1件,二級文物36件,并設立宋元白舍窯古瓷展示館向市民免費開放;謝振華夫婦是土生土長的白舍鎮人,一直懷揣“復活”家鄉寶貝夢想,最終于2016年初將失傳數百年的白舍窯成功復燒。白舍窯是宋元時期“江西五大名窯”之一。起始于晚唐五代,興盛于北宋中期,至元代初期趨于衰落,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新華社記者宋振平? 攝

6月22日,謝振華在整理復燒的白舍窯精品。
提到陶瓷,人們往往最先想到江西景德鎮。而在距離景德鎮300公里外的南豐縣,有著曾與景德鎮窯齊名、位列古代“江西五大窯”的白舍窯。在這里,一批致力于白舍窯復興的傳承者一直為此奔忙。81歲的鄒蘭英和年過半百的胡日輝是一對母子,他們20多年堅持挖掘白舍窯文化遺存,目前共收藏宋元白舍窯珍品近500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1件,二級文物36件,并設立宋元白舍窯古瓷展示館向市民免費開放;謝振華夫婦是土生土長的白舍鎮人,一直懷揣“復活”家鄉寶貝夢想,最終于2016年初將失傳數百年的白舍窯成功復燒。白舍窯是宋元時期“江西五大名窯”之一。起始于晚唐五代,興盛于北宋中期,至元代初期趨于衰落,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新華社記者宋振平?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