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到窒息、富含寶藏!時隔40年,我國科學家再探“第三極” 除了北極、南極,以青藏高原為核心的第三極,是全世界科學家非常關心的地區。壯美的青藏高原,作為世界最后一方凈土,蘊藏著地球生態環境的密碼和無數有待探尋的奧秘。 時隔40余年,我國17日啟動第二次青藏高原大規模綜合性科考。首先拉開帷幕的是江湖源考察,科考隊員兵分四路,重點對長江源頭區域和西藏最大湖泊色林錯區域進行觀測研究。 央視科考直播團隊兵分3路,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記錄了本次科考行動。 江湖源科考主要做什么?看點有哪些?我們的直播都記錄了哪些精彩瞬間? 科考看點一:為“長大”的高原湖泊“做體檢” 在很多人印象中,青藏高原是一片荒涼苦寒之地。事實上,這里分布著大大小小1000多個湖泊。色林錯在近年來不斷擴大,已超越納木錯,成為西藏第一大湖。 △在藏語中,錯就是湖的意思。站在色林錯,有一種來到大海邊的錯覺。 △湖里的水,人是不能喝的,但牛和羊可以喝,以補充鹽分。 高原湖泊面積和水量的增大,對局部氣候乃至東部季風區的旱澇都可能產生影響。“長大”的高原湖泊亟待進行一次全面“體檢”。 據介紹,此次考察將對包括色林錯在內的藏北湖泊群進行湖底地形圖的繪制,并對水體參數進行測量。 此外,科考隊還將鉆取水底沉積巖芯,它是重現湖泊歷史的“一手史料”。 科考看點二:破譯冰“芯”中的氣候、環境“密碼” 想知道過去100年特別是近50年來青藏高原溫度和降水的變化過程,科考隊只需通過鉆取冰芯便能“穿越時空”——這些秘密就封存在冰芯中。 冰川的冰芯記錄保存著過去的氣候變化信息:冰芯穩定同位素記錄可揭示高海拔溫度變化,冰芯積累量記錄可恢復高海拔降水變化,從而為區域氣候環境變化研究提供必要的數據補充。 △湖上鉆取平臺 △湖芯鉆取采樣管 △采樣管下潛湖底 科考看點三:追尋史前人類的高原足跡 古人類最早在何時踏上青藏高原?他們從哪里來?為什么登上高原?如何適應高海拔環境?……此次科考將圍繞這些問題尋找線索和答案。 位于色林錯地區的尼阿木底遺址,是一處規模宏大、地層堆積連續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古生態與古環境考察隊負責人、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所長鄧濤介紹,2016年,他們對尼阿木底遺址開展了考古發掘,現已初步確定,該遺址距今至少3萬年——也就是說,早在3萬年前,已有人類生活在這片土地上。 鄧濤說,此次科考將繼續發掘有地層埋藏的古人類遺存,提取高精度測年和環境分析樣品,進一步還原人類探索高原的歷史過程及環境動因。 科考看點四:為高原珍稀動植物居民“查戶口” 烏黑的頸,丹紅的頂,頎長的腿——這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世界上唯一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類。 |
相關閱讀:
- [ 06-23]掠地小行星或將威脅地球?科學家辟謠:沒影響
- [ 06-23]勇者!澳科學家南極脫衣跳水慶冬至
- [ 06-23]二氧化碳可變身汽油?中國科學家給出肯定答案
- [ 06-21]中國科學家發現打破常規分類的新型費米子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