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待遇實現“十三連漲”,生育、醫療保險試點合并,住房公積金“賬隨人走、錢隨賬走”……今年下半年,諸多社會保險政策將進入落地實施階段。而隨著這些社保“小目標”的一一實現,廣大職工將會享受到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 養老金上調,預計9月發放到位 社保卡102項功能年底全部開通 今年4月,人社部、財政部共同印發《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于2017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決定從1月1日起,按照總體水平5.5%左右的標準為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上調養老金。預計將有8900多萬企業退休人員和1700多萬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受益。 那么,此次上調的養老金何時能放進職工口袋呢? 記者梳理發現,近期各地養老金上調工作已逐步落地。上海等地的養老金調整已經到位,北京也將在7月底前調整到位。對于全國上調養老金的具體期限,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此前表示,全國預計可在9月底前發放到位。 作為領取養老金待遇的重要憑證的社保卡,具有身份證明、信息記錄、金融支付等功能。隨著我國第10億張社會保障卡的發出,截至目前,我國社保卡持卡人數已覆蓋全國超過72%的人口。人社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在今年底全部開通102項功能,基本實現社保卡跨業務、跨地域的“一卡通用”。 今年一些地方還將試點第三代社保卡,增加“一晃而過”的非接觸功能,應用場景更加廣泛。 跨省異地就醫不再 “ 跑腿 ” “ 墊資 ” 生育險并入醫保待遇或將提高 日前,人社部要求各地人社部門決戰3個月,確保在線備案人員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全部實現直接結算。 截至5月5日,除西藏外,全國各省份均整體或部分接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結算系統,開通160個地區和1008家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 那么,解決職工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問題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具體是怎樣的? 據悉,解決這一問題共分三步走:一是實現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二是實現異地退休安置人員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三是實現所有符合轉診條件人員的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其中,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已于2016年實現,按照計劃,異地安置的退休人員、符合條件的轉診人員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的直接結算將在今年內實現。 今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生育保險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合并實施試點方案》,要求合肥等12個城市于6月試點兩項保險合并實施。6月2日,全國首張“兩險合并”社保費繳費憑證已在合肥開出。 人社部表示,合并實施后不影響生育保險待遇水平,隨著基金共濟能力提高,還將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參保待遇。 此前,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分析稱,一些地方的醫保報銷比例達到了80%~90%,而生育保險報銷比例在70%以下,合并實施后,這些地方的生育保險待遇可能會提高。 失業保險補貼職工技能提升 公積金異地轉接無需 “ 兩頭跑 ” 日前,人社部、財政部共同印發的《關于失業保險支持參保職工提升職業技能有關問題的通知》帶來利好消息。 根據《通知》,依法參加失業保險并累計繳費36個月以上,并且自2017年1月1日起取得初級、中級、高級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企業職工可申領補貼。補貼標準上限為初級工1000元、中級工1500元、高級工2000元。據測算,全國每年將有200萬左右企業職工受益。 今后,跨省市就業職工辦理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無需再往返兩地,只要在轉入地即可辦理完成。據悉,為方便跨省就業職工辦理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業務,住建部組織開發了全國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平臺,60個城市首批接入平臺。 目前,住建部正加快推進全國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平臺建設,將在6月底前上線,實現“賬隨人走、錢隨賬走”。 |
相關閱讀:
- [ 06-23]北京、重慶等多地調整社保繳費基數 部分人繳費將增加
- [ 06-23]社保斷繳等于白交錢?!后果真有這么嚴重嗎?
- [ 06-22]莆田市民:為何要補繳民辦教師工作期間的社保費?
- [ 06-22]多地調整社保繳費基數上下限 對工資有啥影響?
- [ 06-21]福州:隨遷子女入學掃碼可查社保繳費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