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昭旺(右)到漁民的船上收魚(6月21日攝)。
范昭旺的老家在江西鄱陽湖邊,祖祖輩輩以捕魚為生,家里人吃住都在漁船上。為了生計,范昭旺和父親有時候一出湖就是幾個月,除了辛苦和寂寞,還要抵御可怕的臺風。“有一次,風特別大,七八個錨都沒能把船和漁排掛住,整個漁排和船一起被風吹跑了。船翻了,家也沒了。”談起這段往事,范昭旺仍心有余悸。
2009年,范昭旺和父親東拼西湊,在鄱陽湖邊的都昌縣城按揭買了一套商品房。2011年交房后,范昭旺帶著妻兒和父母一起住進樓房。隨著兩個女兒一天天長大,范昭旺已不出湖打魚了。開始從漁民船上收魚,做起了跑運輸、販魚的小生意。“鄱陽湖的資源一年比一年少,販魚的生意也不好做了。特別是禁漁期的3個月,我就打打零工,貼補家用。孩子要養,房貸要還啊。”范昭旺苦笑道。
忙于一家生計的范昭旺,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開一個水產加工廠,穿上皮鞋“洗腳上岸”,讓家人過上更好的日子。但苦于沒有資金,缺少渠道,又不了解市場,這樣的想法一直擱置著。在鄱陽湖周邊,像范昭旺這樣的漁民家庭還有很多,他們世代以捕魚為生。為了保護湖區的漁業資源,改善漁民的生活條件,當地政府也在逐步地引導他們“洗腳上岸”。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范昭旺(右一)在漁排上給客戶撈蝦,范昭旺的野生水產在都昌縣城一帶小有名氣(6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萬象 攝

在都昌縣的一家幼兒園里,范昭旺和妻子接兩個女兒回家(6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這是范昭旺湖邊的魚排(6月21日攝)。每次收魚回來,范昭旺都會把賣不出去的小魚、小蝦養在網箱里,等它們長大后再賣掉。新華社記者 萬象攝

范昭旺(右)在漁排上和前來買蝦的客戶交易(6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范昭旺帶著小狗“小黑”在漁排上巡視(6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范昭旺(左二)一家四口在縣城的家里合影(6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萬象攝

范昭旺在岸邊的漁排上,給網箱里的小魚喂食(6月21日攝)。每次收魚回來,范昭旺都會把賣不出去的小魚、小蝦養在網箱里,等它們長大后再賣掉。新華社記者萬象 攝

范昭旺(左)和妻子余麗在漁排上聊天(6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范昭旺在岸邊的小貨車上等待裝貨(6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