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級紀委查處的扶貧領域腐敗問題中,一些基層干部借參與扶貧項目之機,和企業、合作社等勾結,甚至以自己控制的企業參與扶貧項目獲利的問題,比較突出。 四川省成都市區縣近年來查處的一些案例,就證明了這一現象。針對這類案件暴露出的問題和漏洞,當地紀委也采取多種措施,進一步強化對扶貧項目的全鏈條監督。 (一)這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居然成了貪腐的工具 四川省彭州市丹景山鎮石河村位于成都平原北部,2008年以前一直是彭州市級貧困村。村民們的收入主要依靠傳統農業和外出務工。2016年該村人均收入15862.45元,仍處于當地較低水平。 就是這樣一個貧困村,都能招來“蒼蠅”。2010年,彭州市開始規劃新一年鞏固退耕還林工作。從2007年3月就擔任丹景山鎮林業站站長的游小玲聽聞這一消息后,打起了借公家的“雞”下自己的“蛋”的主意。 游小玲的“小算盤”撥得啪啦啪啦響:借用合作社名義向相關部門申報退耕還林和養殖合作社項目,以此套取鞏固退耕還林豐產措施項目和家禽養殖項目補助資金。 計劃“天衣無縫”,就差一個村來承接項目了。幾經斟酌,她看中了該鎮石河村黨支部書記、石河村養雞合作社負責人許明才(另案處理)的雙重身份,于是主動找到許明才,把計劃全盤托出。 “等項目資金下來后,扣除實際的開支,剩下的錢我們把它分掉。”游小玲向許明才許諾。許明才看到有利可圖,立即應允。 一番“縝密”運作之后,游小玲等人在未實施任何項目內容的情況下,編造了一套虛假項目資料,也順利通過了項目驗收。2012年8月,劃撥到石河村養雞專業合作社賬戶22.9萬余元被眾人私分,其中游小玲分得8萬元。 此后游小玲等人越來越膽大,越來越瘋狂。2011年至2013年,她又與丹景山鎮東河村時任支部書記、東河村養殖合作社負責人的李宗銀(另案處理)用同樣的手法套取了一個45萬余元的豐產措施項目,游小玲從中獲取13萬余元。 2014年9月,游小玲等人的違紀問題浮出水面,她本人也被市紀委立案審查,并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同月,游小玲將部分違紀款共計20余萬元全部上交到該市紀委。 2016年5月27日,彭州市紀委給予游小玲開除黨籍處分。2016年8月,彭州市人民法院判決游小玲3年10個月有期徒刑,2016年9月18日,游小玲被彭州市林業和園林管理局開除公職。 游小玲案件給當地帶來了極大的震動和警示,彭州市紀委在該市林業和園林系統召開專題剖析會,并采取系列措施保證林業項目專項資金規范運行:制定《林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實施“資金一卡通”,將補助資金直發到農民實名賬戶,由該市林業和園林紀檢組進行隨機核查。同時,從項目申報開始加大公開力度,項目完成后,歸檔資料必須包含項目實施前后的對比照片,加強對項目驗收結果和資料的公開及監督。 (二)靠著假合同,村支書把扶貧專項資金騙到手 “鎮黨委領導已經同意我這么做了。我們可以重新簽一份合同,虛增一部分的費用。”四川省簡陽市平武鎮玉林村的黨支部書記鄧發權“光明正大”地拿著一份虛增款項的合同,還口口聲聲“領導同意”。 事情得從2005年玉林村的新村扶貧項目說起。項目包括修建提灌站和鋪設提灌站到蓄水池等地的倒虹管。2005年11月底,鄧發權與其他幾名干部一起去買水泵、PE管道、補償器及配件等設備和材料,與機電公司老板簽訂了購買合同,合同總價84000元。 事情到這本來進行得好好的,哪想私心作祟的鄧發權在十余天后突然給村上其他干部提出,自己以前給玉林村跑項目時墊支了10000多元費用,現鎮領導同意通過增加合同金額來處理墊支費用。幾名村干部只知道他以前去幫村上跑過項目,但是否墊支不清楚,又聽說“領導同意”,也就一頭霧水地跟他一起去找電機公司,重新簽了一份合同,在原來的84000上又虛增了10200元。 負責做賬的村文書后來說:“這個假合同讓我心里沒底,害怕以后說不清楚,我在修改合同后面備注了‘鄧書記說本合同增加款是鎮領導同意的,用來還跑項目開支。第二次(修改)’等字樣。” 相關人員心存疑慮,卻不求證,含含糊糊就認了這份假合同。這也就讓鄧發權越發大膽。 在“假合同”的基礎上,鄧發權還與電機公司老板商量,通過增加材料單價等形式,繼續虛增部分費用,前前后后,鄧發權一共騙取扶貧專項資金15000元。 2016年12月,簡陽市紀委收到群眾匿名舉報,對鄧發權的問題進行了及時查處。2017年1月,平武鎮黨委研究,決定給予鄧發權同志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對其違規騙取的15000元全部收繳,上交玉林村集體賬。 簡陽市平武鎮紀委負責人說:“該案的發生,警示我們紀檢監察部門還要進一步查找、堵塞監督漏洞,加強對村干部的教育監管。” 目前,簡陽市正在開展脫貧攻堅領域違紀問題專項整治,制定了《簡陽市脫貧攻堅問責辦法》,加大監督執紀問責力度。同時采取聘請群眾監督員、定期召開村(居)民詢問質詢大會等方式擴大群眾參與村級事務管理渠道。 扶貧領域腐敗問題大多發生在基層,一些基層干部無視黨紀國法,對扶貧資金打“歪主意”,他們的手段已經不限于簡單的吃拿卡要,還盯上了扶貧項目。目前的扶貧項目大多由基層政府主導,農民專業合作社承接,農村基層干部任“主角”。這些項目里,部分基層干部逾越權力邊界,既做“運動員”,又做“裁判員”,個別人甚至打著“合作社”的幌子進行貪腐。因此,規范扶貧項目建設的監管、厘清農村基層干部權力邊界已成為當務之急。 扶貧項目運作中發現的問題,也暴露出了個別單位和部門在監督管理上存在漏洞,給我們帶來深刻警示。中央紀委七次全會明確要求,今年要開展扶貧領域專項整治,對那些膽敢向扶貧等民生款物伸手的堅決查處。基層紀檢監察機關要確保扶貧資金安全暢行“最后一公里”,進一步強化對扶貧項目的全鏈條監督,防止基層干部在運作扶貧項目時“踩紅線”,確保每一份扶貧資金都能用在刀刃上。(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張琰 | 成都市紀委) |
相關閱讀:
- [ 06-25]武夷山市發揮資源稟賦 以特色產業助扶貧
- [ 06-24]拓展種植基地 依托科技扶貧
- [ 06-23]我縣召開扶貧小額信貸工作會議
- [ 06-23]縣領導到掛鉤村調研扶貧開發工作
- [ 06-23]安徽今年扶貧小額信貸新增規模80億元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