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高考錄取通知書帶給山東18歲女生徐玉玉對美好未來的無盡憧憬,然而,一通詐騙電話卻將她的生命及夢想永遠定格在了18歲。6月27日,徐玉玉被電信詐騙致死案在山東省臨沂市中級法院開庭審理。法庭辯論結束后,各被告人均表示認罪悔罪。 另有20多名山東考生被騙 檢察機關經審查認定,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被告人陳文輝、鄭金鋒、黃進春等人交叉結伙,通過網絡購買學生信息和公民購房信息,分別在海南省海口市、江西省新余市等地,冒充教育局、財政局、房產局工作人員,以發放貧困學生助學金、購房補貼為名,以高考學生為主要詐騙對象,撥打電話,騙取他人錢款,金額共計人民幣56萬余元,通話次數共計2.3萬余次,并造成山東省臨沂市高考錄取新生徐玉玉死亡。 6月27日,庭審過程中,公訴人逐一分析論證了詐騙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事實認定、證據分析和法律適用,以及各被告人應負的法律責任。公訴人當庭建議,陳文輝、鄭金鋒、熊超、鄭賢聰、陳福地實施詐騙造成徐玉玉死亡,應酌情從重處罰。 記者了解到,由于陳文輝購買的個人信息主要是山東省高考學生信息,這導致受騙者絕大部分是徐玉玉這樣的山東籍高考學生,目前檢察機關已查實認定的被騙考生有20多人。 在公眾看來,販賣包括徐玉玉個人信息在內的山東省高考學生信息的犯罪嫌疑人杜天禹是造成徐玉玉電信詐騙致死的始作俑者。可杜天禹并不在本次起訴范圍之內,最高檢有關通報中,曾提及“倒賣徐玉玉個人信息的‘黑客’杜天禹‘另案處理’”。 “個人信息遭到泄露是造成徐玉玉詐騙致死重要原因,但由于涉及的罪名、調查取證的進度等多種因素,杜天禹侵犯公民個人信息一案作為獨立案件單獨移送起訴。目前,杜天禹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已移送到羅莊區檢察院審查起訴。”臨沂市檢察院有關負責人回應道。 專家學者作為證人出庭作證 5月9日,臨沂市中級法院專門召開庭前會議。會議針對案件管轄權、回避、公開審理、證據展示、非法證據排除、申請證人、鑒定人、專門知識的人出庭進行討論,并且針對7名被告人的犯罪事實歸納爭議焦點,明確了庭審重點。 徐玉玉到底是不是因為電信詐騙電話導致的死亡這是本案最大爭議點。對此,陳文輝的辯護律師向法院申請鑒定人出庭。 檢察機關把固定徐玉玉死亡原因的證據作為本案的重點問題處理,加強相關證據的補強,強化分析論證,突出出庭效果。辦案中,案件承辦人仔細審查了徐玉玉住院搶救的病歷、與主治醫生進行溝通交流、邀請全國的知名法醫學專家座談,最終決定向法院申請了兩個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學理稱為專家證人)出庭。 在6月27日上午的庭審中,該案鑒定人薄召利、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系教授劉良、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張海東兩位專家學者,分別作為證人出庭作證,均認為:家境貧寒的學生徐玉玉,經努力考上大學,本來充滿喜悅,正是電信詐騙發生后,情緒十分低落,非常憂傷焦慮,造成其最終死亡。即詐騙行為的實施與徐玉玉的死亡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兩個司法解釋性文件成重要依據 徐玉玉案7名被告人近一年內在三個省四個地市進行交叉結伙作案,其從重處罰的情節、撥打電話次數的認定、共同犯罪的認定都曾是檢察機關辦案需要攻克的難題。 記者了解到,徐玉玉案發生后,最高檢聯合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共同出臺《關于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下稱《意見》)。2017年5月,最高檢又與最高法出臺了《關于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下稱《解釋》)。 “上述兩個司法解釋性文件的出臺對于徐玉玉案的犯罪數額、情節、主從犯的認定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作為徐玉玉案公訴人之一、臨沂市公訴二處處長胡友章介紹說,以犯罪嫌疑人陳文輝為例,按照《意見》,陳文輝主動提起犯意,選擇犯罪地點,購買犯罪工具,組織犯罪人員,指揮犯罪活動,決定分贓比例,且獲得最多贓款,實施詐騙并造成徐玉玉死亡,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應當認定為主犯。 與此同時,陳文輝組織、指揮他人實施電信詐騙,在九江市、新余市共計撥打1.3萬余人次,應當認定為情節特別嚴重,詐騙31.199萬元,數額巨大。陳文輝非法獲得公民個人信息10萬余條,情節屬特別嚴重。綜合新華社 央視 檢察日報等 |
相關閱讀:
- [ 06-28]手機丟后收到“找回”鏈接 失主點擊被騙999元
- [ 06-28]近期有多家廈門外貿企業被騙 騙子會外語懂電腦
- [ 06-27]“徐玉玉案”庭審結束:法醫學專家認為徐玉玉之死與被騙有因果關系
- [ 06-24]又有華人被騙 使館發提醒 這些騙人招數您可看清嘍
- [ 06-23]初中生玩手游結識“好兄弟” 遭遇連環套被騙十余萬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