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祖國同舟共濟 為夢想風雨兼程--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
2017-06-28 17:30:29??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陳曦 陳曦 |
分享到:
|
香港過去的繁榮,主要是以中國人為主體的香港人干出來的……要相信我們中國人自己是能干得好的。——鄧小平 香港知名實業家施子清1957年來到香港,白手起家,創業生根,逐漸發展起來。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時,施家已是身價過億的商界新貴。 中英談判完成后的一段時間,香港漸起移民熱,社會上彌漫著一種不安情緒。施子清對香港有信心,但不知道四個兒子怎么想。 “父親召集我們幾兄弟開會,說你們如果要移民,可以,每人給筆安家費,再給買所房子。”施家二子、現任全國政協委員施榮懷回憶說,“我們都選擇留下,并且都只保留了一個香港身份。” “今天全世界有哪里比香港更自由更自在?沒有。政治上、經濟上、生活環境上,香港都非??蓯邸!笔┳忧逭f。 對于當年的選擇,施家父子從未后悔。 這個家庭是一個縮影,折射香港社會愛國愛港精神薪火相傳,從不曾暗淡,更不會熄滅。 “我們相信香港人能治理好香港,不能繼續讓外國人統治,否則香港人也是決不會答應的。”小平同志的話語飽含著對香港同胞的高度信任與期待。 愛國愛港的香港同胞沒有辜負這份信賴。回歸以來,香港幾度遭遇危機、困境。面對挑戰,香港同胞團結一心,砥礪前行。紫荊花始終傲然挺立。 “我現在都忙不過來!”香港中華總商會主席蔡冠深一下飛機就趕來接受采訪,隨后又匆匆趕往下一個活動場地。 因為要協助總商會會員把握住“一帶一路”商機,這位企業領袖奔走于內地、香港和海外,行程滿檔?!坝腥苏f香港失去了很多優勢,我看不出來?!粐鴥芍啤褪窍愀圩畲蟮膬瀯?!北京、上海的優點,我們有;紐約、倫敦的優點,我們也有?!彼f。 香港國際機場也很“忙”。2016年,這里每天迎來送往各種膚色的乘客19.3萬人次,每小時起降飛機約46架次,全年貨郵吞吐量繼續位居全球之冠。 如今的香港,晚上“馬照跑”,白天“股照炒”,而且“股還炒得更大”。2016年,港交所新上市公司126家,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251億美元,蟬聯全球集資中心之冠。在美國傳統基金會發布的報告中,香港連續23年獲評“全球最自由經濟體”。 “回歸前基本法征求意見的時候,老百姓關心的是實際問題:‘回歸了,我上街買早餐用什么鈔票?’”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任香港基本法咨詢委員會秘書長的梁振英回憶說,“基本法回答了這個問題,香港特區法定貨幣是港元?!?/p> “一位西方經濟學家曾公開說,一個國家不可能同時存在兩種貨幣?!绷赫裼⒄f,“事實證明,‘一國兩幣’不但可行,更讓香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也為人民幣國際化和國家金融改革發揮了積極作用?!?/p> 熱鬧的大小街市,繁忙的證券交易所,高聳的寫字樓,滿載的遠洋輪,無不講述著活力不減的“香港故事”。作為高度發達經濟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20年來年均增長3.2%。以人均本地生產總值指標看,香港仍位于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依然是全球最富裕經濟體之一。 飲水思源。施子清說,“如果沒有中央支持,香港沒有今天?!?/p> 從全力保障對香港的農副產品及水、電、天然氣供應,到支持香港抗擊“非典”,從支持香港應對前后兩次金融危機,到簽署《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開放內地居民赴港“個人游”,從幫助香港鞏固全球最大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到“深港通”“滬港通”及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香港對中央有什么要求,中央都有求必應,”施子清說,“港人在‘一國兩制’體制下,是得到國家很大照顧的?!?/p> 穿行在銅鑼灣往來絡繹的人潮中,鱗次櫛比的商鋪令人眼花繚亂。連鎖便利店里貼著“歡迎使用人民幣”的告示牌,商場收銀臺前擺放的“微信”“支付寶”支付提示卡,從細節上透露出香港與內地往來的日益頻繁。 越來越多香港年輕人正將自己的創意與內地的創業環境和廣大市場相結合,讓源自香港的創新科技愈加嶄露頭角,也演繹出全新的香港活力。 岑棓琛8年前在香港創辦了視野機器人有限公司。2015年,他帶領團隊入駐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很快收獲了投資,還開設了3家分公司。如今,他們開發的森林防火監控機器人系統已應用于內地20多個城市。 香港青年梁顯政是轉行創業,他憧憬著像Uber改變出行方式一樣,以移動互聯網為傳統地產代理業帶來革新。已拿到天使投資的這個“創客”期待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舞臺上有所作為。 走進香港科技大學,濃濃的創新氣息撲面而來。許多學生課后聚在一起,熱烈討論著一樁樁“未來項目”。知名的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汪滔就畢業于此。他的學弟妹們正以他為榜樣,為了明天積極準備著。 “國家鼓勵創新創業,倡議‘一帶一路’,提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香港年輕人來說都有很大的機會,他們要更多地去了解?!毕愀劭萍即髮W校董會主席廖長城言語中充滿期許。 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上,香港既是參與者也是受益者。梁振英表示,香港是中國最國際化的一個城市,擁有一國之利、兩制之便。香港在謀劃未來發展的時候,必須考慮到“國家所需、香港所長”。 |
相關閱讀:
- [ 06-12]同舟共濟,共創上合組織美好未來
- [ 06-10]同舟共濟 共建家園--解讀習近平主席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七次會議上的講話
- [ 03-22]博鰲論壇秘書長:逆全球化是短視行為 各國更應同舟共濟
- [ 09-06]G20杭州峰會:同舟共濟、合作共贏
- [ 12-06]王毅:同舟共濟迎挑戰 攜手并進促發展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