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一年,備受社會關注的北醫三院“問題氣體致盲案”昨天上午在海淀法院二次開庭審理。本次開庭,藥品生產廠家天津晶明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被追加為被告,同時患者變更了部分訴訟請求,要求對被告實施懲罰性賠償。 案情 2015年6月,數十名患者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江蘇南通大學附屬醫院等處使用了天津晶明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同一批次“眼用全氟丙烷氣體”后導致眼睛受損,部分患者致盲。事后,廠家相關生產線停產,涉事產品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要求停止銷售并召回。 庭審 原告 起訴兩方索賠要求懲罰賠償 去年,北醫三院的17名患者以醫療損害責任糾紛為由向海淀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北醫三院進行相應賠償及公開導致患者眼部損傷的氣體成分。去年5月27日,該案在海淀法院首次開庭審理,法庭隨后對患者啟動了司法鑒定程序。 時隔一年,該案于昨天上午再次在海淀法院開庭。患者代理人認為,北醫三院作為醫療機構和涉事氣體銷售者,在診療過程中沒有盡到合理審查義務,在術后也沒有對患者的情況及時應對和有效治療。晶明公司作為生產者,生產的氣體為不合格產品,因此二被告均構成侵權,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開庭除了追加晶明公司作為被告外,患者一方還提出了懲罰性賠償要求。其代理人表示,根據《侵權責任法》規定,因明知產品存在缺陷仍然生產、銷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為此患者們要求一倍的懲罰性賠償。 鑒定 醫院存在過錯 但無直接關系 記者在其中一名患者的鑒定意見書中看到,鑒定機構認為,醫院對患者救治過程中,醫方違反了《關于繼續加強對醫療機構的醫療器械監督管理的通知》,在記錄沒有達到“使產品具有可追溯性”的規定要求,存在醫療過錯。 而最終的鑒定意見為,北醫三院在對患者的醫療過程中存在醫療過錯,但該過錯與患者術后視力及眼球組織結構損害的損害后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損害后果系天津晶明公司生產的眼用氣體不合格所致。 醫院 不應連帶擔責 沒有能力鑒定 但北醫三院代理人表示,醫院在對患者的治療中不存在過錯,產品使用方面也沒有問題,患者要求醫院和廠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是沒有依據的。“北醫三院是公立性醫療機構,患者到醫院就診,是接受醫療服務不是購買醫療產品,產品只是輔助完成醫療服務,所以醫院不是經營者,也不是銷售者。”醫院代理人稱。 關于患者提出的懲罰性賠償和公布氣體成分的要求,醫院代理人也表示不認同。“現在沒有證據證明醫院明知產品存在缺陷,而且醫院只是醫療服務機構,沒有檢測的能力,只能配合相關部門進行檢測工作。” 廠家 規定范圍賠償 氣體成分待查 晶明公司代理人首先對患者表示了歉意,并稱:“現有證據證明是我公司生產的產品不合格,我們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愿意承擔賠償責任。但是到底是哪個環節出現的問題,現在還沒調查清楚。事件發生后,國家食藥監、天津市食藥監、天津濱海新區市場與監督管理局和公安機關都去公司進行了調查,涉事氣體已經被封存了,我們也沒辦法公布氣體成分,只能等國家相關部門的檢測結果。” 昨天的庭審持續到中午,法庭未當庭宣判該案。 對話 患者:我該如何繼續生活? 本次開庭前幾天,記者在北醫三院里見到了前來復查的謝朝海,他是北京地區的17名起訴患者之一。記者注意到,謝朝海在說話時他的左眼幾乎瞇成了一條縫,而右眼卻睜的很大。“現在左眼已經徹底沒有光感了,一片漆黑。右眼視力下降得也很厲害,只能勉強看見一些東西。” 術后 眼睛脹痛難忍 幾乎一夜未眠 2015年謝朝海因為眼睛不適到北醫三院就診,經診斷為左眼視網膜脫落。同年6月18日被推進手術室,術后醫生也告訴他手術順利,過幾天就能出院。謝朝海本來滿懷欣喜,可術后當天夜里他的左眼突然開始疼痛,這讓他幾乎一夜沒有合眼。“形容起來,就是脹痛的感覺,眼球疼得特別厲害。”第二天他向醫生反映情況。“他們說這是正常情況,還給我開了兩瓶眼藥水,但直到幾天后出院時,我的左眼還是特別疼。” 對于謝朝海來說,最糟糕的并非是身體上的疼痛,而是左眼一直處于“黑暗”中。幾天后,他突然接到電話要求復查。來到醫院后,謝朝海發現還有不少人也在等待類似檢查。 謝朝海說,醫生在檢查完畢后告訴他,要把之前手術充進眼球的氣體抽出來,此后他又被推上手術臺,將之前注入眼球的全氟丙烷氣體抽出,被重新注入了硅油。 “問題氣體”事件被曝光后,謝朝海連同北京其他患者又到北醫三院做過多次檢查。“我記得醫生檢查時,用手電筒測試左眼有沒有光感,在手電把眼皮照得都發燙的情況下,我才能感受到有一絲微弱光亮。”他說,即便這樣但對于其他患者來說,他的情況已經算是相對較好了,醫院最后一次對他的診斷結果為“視網膜病毒性病變”。“醫生說目前沒有什么辦法能治好我的眼睛,每次也就是檢查檢查,開一些眼藥水。” 手術至今已經整整兩年了,對于這兩年來經歷的種種,謝朝海言語間雖然還有著一絲悲傷與不甘,但似乎更多的是無奈與絕望。“一開始真的沒法接受,但想來想去不接受又能怎么樣呢?” 現狀 身體每況愈下 擔憂今后生活 18歲那年,謝朝海來到北京闖蕩。他說自己是個能吃苦的人,剛來北京的時候靠在工地搬磚、背水泥掙錢。“那時候年輕,身體又好,感覺身上的勁兒永遠使不完。”靠著自己的雙手,謝朝海后來在朝陽豆各莊附近租了一塊地做廢品回收生意。這些年來,他不僅在北京結了婚,還與妻子生育了一兒兩女。要不是遭遇了“問題氣體”事件,謝朝海也會像普通人那樣過著平凡的生活。 謝朝海說,他日常的主要工作就是將收購回來的廢舊物品分類,比如要把金屬物件拆下來放到一起。“以前眼睛好這都不是問題,少了一只眼睛就發現太影響工作了。”謝朝海伸出胳膊,又撩起頭發指了指額頭說道,“你看我胳膊和腦袋上的疤,都是因為眼睛看不清被金屬割傷的。現在拆什么東西,我都必須把右眼使勁貼近才能看清,有時候模模糊糊看見想要拿的東西,伸手過去卻摸了空,位置感已經全亂了。”他說,連腳下皮鞋他都踢壞了好幾雙。“看不清楚路,只能蹭著地往前走。”但其實讓他最擔心的,并非是他已經壞掉的左眼,而是右眼和身體的其他部位。手術前他的右眼視力可以達到0.5,但現在卻也下降的厲害,這讓他頗為擔心,雖然戴著厚厚的眼鏡,但他依然難以看清眼前的事物。此外,他說自己的身體狀況也大不如前。“走兩步路就氣喘吁吁、滿頭大汗,身上總沒勁兒。” 他說,現在他最關心的有兩個問題,一是氣體中的什么物質導致他左眼壞掉,二是右眼視力、身體狀況的下降和左眼的損壞有沒有關系。“如果有一天兩只眼睛都看不見了,真不知道生活該怎么繼續下去。” 北京晨報記者 黃曉宇/文 首席攝影記者 蔡代征/攝 |
相關閱讀:
- [ 05-08]印度女子學校化學氣體泄漏致200名學生入院
- [ 05-07]湖南株洲煤礦氣體中毒事故已升井32人 仍有18人被困
- [ 05-03]永定:增配47臺便攜式氣體檢測儀助力煤礦安全生產
- [ 04-06]廈門市同安區安監局印發《致工業氣體用戶的公開信》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