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借高考招生名義進行詐騙的案件頻發,且招數不斷出新出奇,讓考生們防不勝防。高校招生在即,近日,朝陽法院的法官結合具體案例,教考生和家長應對層出不窮的詐騙手段。 案例1 培訓“免試入學” 專攻落榜考生 小朱的高考分數沒有達到本科錄取線,聽說某公司有落榜考生培訓班,培訓后可像其他同屆考生一樣正常進入大學。小朱立即讓家人聯系該公司。負責人稱只要在北京某大學培訓一學期后,即可進入國家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上學、享受普通高考學生同等待遇。 小朱繳納了6萬元的培訓費后收到了錄取通知書,滿心歡喜地來到北京某大學參加開學典禮,這才發現他參加的是成人高考培訓,小朱隨后報警。 被告人交代,其雖與高等院校簽訂了合同,但并未按合同約定招生,而是打著考前培訓的幌子,向家長承諾交錢就能享受與普通高考同樣的文憑待遇。經查,該被告人詐騙金額達46萬元,最終因合同詐騙罪獲刑9年6個月。 法官說法 朝陽法院刑一庭法官王向明表示,進入普通高等院校必須參加全國統一的高考并達到相應的分數線,不存在經過培訓無需參加高考即可上“一本”的特例。騙子利用考生及家長心理,故意混淆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遠程網絡教育。 考生及家長應通過官方途徑核實院校的真實情況,了解辦學資質、招生資格等,如有條件可以實地去進行考察、咨詢,收到錄取通知書后,應登錄本省市教育部門公布的正規渠道查詢錄取信息,或登錄報考學校查詢學校的新生錄取名單,切莫輕信口頭承諾。 案例2 手握自主招生名額 享受“低分錄取” 老羅自稱是北京某高校老師,手中握有多所知名院校的自主招生名額。一些學生家長找到他,希望其幫助孩子走重點大學的自主招生途徑,享受一定的優惠政策并可以低分錄取。老羅則以贊助費、活動經費等名義收取每人25萬余元。 高考結束后,找老羅“辦事”的畢業生并沒有收到錄取通知書,老羅以孩子分數不夠為由,謊稱開學后才能辦理入學手續,后又稱要參加統一軍訓后才能入學。后家長到學校查詢,發現并無孩子的入學記錄,才發現被騙。歸案后,老羅承認其并無所謂自主招生名額,最終因詐騙罪被判有期徒刑11年。 法官說法 王向明法官說,自主招生需要由考生提出申請,所在學校提供推薦材料,并由高校單獨組織考核。自主招生名單會在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公示。2014年教育部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規范高校自主招生試點工作的意見》明確,要嚴格控制自主招生規模,不得突破招生計劃錄取。所謂“額外自主招生名額”都是騙局。 案例3 虛假高招鏈接 盜刷存款 李女士的孩子是應屆高考生。某天,她接到一條短信,稱點開鏈接可以查看孩子的體檢報告。因孩子姓名和自己的手機號都正確,她以為是學校發送的短信,于是點擊了鏈接,但鏈接連續三次都未點開。接著,一個號碼連續撥打李女士的手機,幾分鐘后她就收到了銀行發來的短信,其銀行卡內的錢不翼而飛。 ■法官說法 王向明法官說,犯罪分子通過偽基站發送查詢分數、查看體檢報告的短信,并附網站鏈接,一旦點開鏈接,手機就會被木馬病毒攻擊。騙子獲取關聯銀行卡的信息后,通過攔截獲取支付驗證碼,直接將銀行卡內的錢款劃走。有些網站則誘導考生和家長輸入個人信息從而為下一步詐騙提供便利。 王法官提示,不要輕易點開手機中來源不明的網站鏈接,在未核實網站真偽的情況下,不要輸入身份證號、準考證號等個人信息,更不要填寫銀行卡號、密碼以及來源不明的驗證碼,收到與錄取相關的信息應第一時間與學校核實。 此外,犯罪分子還會采取偽造錄取通知書騙取學雜費、販賣高考試題答案、冒充軍校招生、謊稱可以改分數、謊稱招生“補錄”等幌子行騙。考生和家長務必擦亮雙眼,遠離高招詐騙陷阱。 |
相關閱讀:
- [ 06-28]記者關注:高考志愿填報該注意啥
- [ 06-28]福建省高考本科提前批志愿填報截至6月29日18時
- [ 06-28]提防更多的“高考騙局”
- [ 06-27]莆田:高考志愿今起填報 招生錄取政策有5大調整
- [ 06-27]高考成績該不該成為機密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