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27日,代號為"Petya" ("佩蒂婭")或"GoldenEye"("黃金眼")的一種新勒索病毒襲擊了俄羅斯、烏克蘭等多個國家。電腦安全專家證實,這一病毒和上月爆發的"WannaCry"("想哭")勒索病毒相似。 Petya和WannaCry還有一個最大的相同之處,就是要求電腦中毒的用戶通過支付比特幣(Bitcoin)的方式獲得解鎖方法,其勒索標的為300美元。 在兩個月內接連出現的兩種勒索病毒有什么不同呢? 攻擊目標 WannaCry病毒5月席卷150多個國家,其具體攻擊對象包括多國高校、公司的電腦,英國的國家醫療服務系統NHS等。 新一輪的Petya電腦病毒則在俄羅斯、英國、烏克蘭等在內的歐洲多個國家和美國迅速蔓延。有機場、銀行及大型企業被報告感染病毒。目前Petya的影響范圍還不如一個月前的WannaCry,但最終結果還有待觀察。 根據公開報道,目前遭受Petya侵襲的具體目標包括: 烏克蘭副總理帕夫洛 羅琴科(Pavlo Rozenko)稱,該國政府部門的電腦網絡出現死機,央行的配電系統等設施遭到了破壞。 荷蘭船運巨頭馬士基集團(A.P. Moller - Maersk)稱包括洛杉磯碼頭在內的設施遭到了攻擊。 全球最大的廣告傳播集團WPP稱受到了這款病毒感染。一位該公司員工透露,他們被要求關閉電腦,隨后整座公司大樓陷入寂靜。 一家烏克蘭媒體公司稱,自己的電腦系統被黑,黑客要求通過電子加密貨幣比特幣支付300美金才能對其解鎖。黑客還留下信息說,"不要浪費時間去嘗試恢復文件。只有我們能提供解密服務。" 俄羅斯央行稱,自己的電腦被感染。一家從事消費信貸的公司不得不暫停為客戶服務。 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 Oil)稱自己的電腦系統被嚴重影響。 吉百利公司(Cadbury)位于澳大利亞的一家巧克力工廠因為電腦感染了病毒27日暫時停產。 其它公開聲稱自己受到Petya病毒攻擊的公司和機構還有,法國建筑材料供應商圣戈班(Saint-Gobain),美國制藥公司默克集團(Merck &Co Inc。),一家法國寵物食品供應商,化妝品制造商拜爾斯道夫公司(Beiersdorf),家用清潔用品公司利潔時(Reckitt Benckiser),以及美國一個州的醫療系統。 傳播和應對 目前已知的是,這種新的勒索病毒能夠導致重要基礎設施關停,使公司及政府網絡癱瘓。 Petya病毒通過加密硬盤和改寫文件的方式攻擊Windows系統,然后要求通過比特幣支付300美金,才對其解鎖。 其傳播通過名為"永恒之藍"(Eternal Blue)的代碼。和上月爆發的WannaCry病毒一樣,這是勒索程序的制造者從美國國家安全局盜取的工具。 但網絡安全公司賽門鐵克的調查人員埃里克 錢(Eric Chien)說,這種病毒的影響不如上一次,因為很多Windows用戶已經升級了系統并打了補丁。 卡巴斯基的安全專家稱,截至27日中午紐約監測到大約2000起病毒攻擊。他們也認為這次攻擊造成的影響將小于WannaCry。 病毒來源 騰訊反病毒實驗室表示,已經確認該病毒樣本通過"永恒之藍"傳播,即NSA(美國國家安全局)泄漏的文件中一個漏洞代碼名稱。 這個加密流程與2016年起出現的Petya勒索病毒的流程相似,twitter上也有安全人員確認了二者的相似關系。但是不同的是,之前的Petya病毒要求訪問暗網地址獲取解密密鑰,而此次爆發的病毒直接留下了一個Email郵箱作為聯系方式。 微軟公司的發言人稱,正在調查這些網絡襲擊。 美國國土安全部也表示正在對這次網絡攻擊開展調查,同時建議用戶不要向黑客付錢,因為這樣做并不能保證電腦解鎖。 美國國家安全局目前沒有公開承認開發過"永恒之藍"。 WannaCry的病毒來源被認為是朝鮮政府,但網絡專家認為新病毒和俄羅斯政府有關。俄羅斯和朝鮮政府都否認指稱。 WannaCry病毒爆發后,22歲的英國青年哈欽斯(Marcus Hutchins)發明了一種安全開關(kill switch)成功阻止病毒傳播。網絡專家認為新的勒索病毒可能不存在安全開關,因此也更加難以阻止。 烏克蘭內政部專家稱,新勒索病毒通過名為"Phishing"的電子郵件侵入電腦系統,這類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郵件吸引了雇員點開,郵件含有遭到病毒感染的Word和PDF格式附件。 |
相關閱讀:
- [ 06-28]新一輪勒索病毒沖擊歐美 烏克蘭副總理都中招了
- [ 06-28]俄羅斯部分機構和企業電腦遭勒索病毒攻擊
- [ 06-28]俄羅斯部分機構和企業電腦遭勒索病毒攻擊
- [ 06-05]日本初中生因涉嫌制作勒索病毒被捕 系該國首例
- [ 06-29]新勒索病毒入侵全球 專家警告:更危險更難控制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