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大連6月29日電 新華社記者 王振宏、徐揚、石慶偉、王炳坤 1月,在白雪皚皚的阿爾卑斯山腳下,中國聲音響徹達沃斯小鎮,激蕩起共促全球發展的新浪潮; 6月,在碧水藍天的渤海之濱,世界經濟論壇移師大連,再度感受中國的信心與力量,傾聽中國的主張與方案。 這是備受考驗的時刻:經濟增長乏力,“逆全球化”抬頭,不確定性增加——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 這是重拾希望的進程:中國以引領的姿態、務實的行動,為世界經濟廓清迷霧、把脈開方。 從嚴冬到初夏,從達沃斯到大連,人們的目光一次次聚焦在中國身上,聆聽著中國的響亮回答。 中國信心:前進的力量 步入新領軍者村——夏季達沃斯論壇的核心區,入口處醒目地擺放著9種文字版本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不少中外嘉賓在此駐足閱讀。“這是最搶手的一本書。”工作人員黃劍第說,“英文版不到一小時就拿光了。” 世界經濟走到了十字路口,就像在海霧中徘徊,期待著燈塔引航。 5個多月前,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習近平主席準確把脈全球化,深刻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等重大問題,強調“要堅定不移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為世界經濟走出困境注入了強大信心,明確了前進方向,引發了論壇嘉賓的強烈共鳴。 “這是最激動人心的一次。”在現場聆聽演講的東軟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劉積仁,參加過7次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他說,習主席的講話直抵大家的內心,沖破了疑云,世界相信中國能發揮更大作用! 步入夏初,李克強總理又在本屆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表示:“在年初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習近平主席發表主旨演講,深刻闡述了中國堅定支持經濟全球化、維護自由貿易的主張,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認同。” 理念指引方向。 面對挑戰,中國不是“獨善其身”,而是以“兼濟天下”的理念導引全球經濟的航向。 “習近平主席發表了非常重要的演講,為我們帶來了陽光。”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教授說,當今世界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人類面臨許多共同的挑戰和壓力。習近平主席的演講是世界經濟論壇歷史上的亮點,為世界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 以“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實現包容性增長”為主題的夏季達沃斯論壇,與年初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遙相呼應,對中國主張和中國方案充分響應。 從“一帶一路”到全球化進程,在夏季達沃斯論壇3天的思想盛宴里,來自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各界嘉賓代表2000余人,圍繞這些話題廣泛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為全球經濟的包容性增長匯聚力量。 “人們都在傾聽中國的聲音。”劉積仁說,這說明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心,中國旗幟鮮明地維護全球化的行動得到國際社會的贊賞。 信心激發力量。 “我們將繼續致力于在中國長期發展。”出席夏季達沃斯論壇的美國陶氏化學公司副總裁尼爾·霍金斯表示,隨著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深入人心,在中國的創新型企業將獲得更大發展空間。 兩個月前,這家跨國巨頭宣布在江蘇張家港制造基地擴建年產12萬噸組合聚醚多元醇工廠,項目預計2019年左右竣工。 與會嘉賓們認為,中國經濟增速仍然較快,質量明顯提高,這為踟躕不前的世界經濟注入了信心。 30%以上的貢獻率——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是名副其實的全球經濟增長火車頭。 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6.7%,穩中向好的發展勢頭,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進入2017年,一季度增長6.9%,以近6個季度的最高增速實現良好開局;二季度,繼續保持向好態勢,尤其是結構和效益明顯改善。 在本屆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前不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調了對中國經濟增幅的預測。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公布了世界競爭力排名,中國上升了7位躍至第18位。 正如施瓦布所說,中國近7%的經濟增長,對應的是萬億美元級別的國內生產總值,這和10年前不可同日而語。 |